[实用新型]一种嵌套式双两通连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2340.4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9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肖威;刘学浩;李琦;李小春;方志明;宋然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33/02 | 分类号: | F16L3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套 式双两 通连 接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连接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嵌套式双两通连接机构,适用于连接外管套内管形式的四个软管接口,实现管路系统中两条管路的同时转接,是全新研发的异形产品。
背景技术
适用于两根软管连接的气动两通连接已非常成熟,其接头防脱措施主要有:气动快插接口(如PC8-03)、螺纹旋转固定、倒锥形宝塔式。上述接头可以实现一个两通连接两个软管接口,且软管直径可以不相同,即实现变径转接功能。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自主研发的管中管地下流体分层取样装置(申请号:201510338566.X)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需要一种特殊的两通接头,该接头能通过连接4个软管接口实现对2条系统管路的独立控制,其中该2条系统管路是管中管结构。
从已公布的资料来看,无法找到满足要求的产品。即没有适用于1个两通连接4个软管接口的连接机构。具体来讲,1个嵌套式两通接头通过4个软管接口转接,实现同时控制2条系统管路,而不是原有两通接头的2个软管接口控制1条系统管路。虽然已有的四通接头可以通过4个软管接口分流控制2条系统管路,但不能实现所控制2条系统管路流体的独立流通,而且不能实现所控制的2条系统管路相互嵌套式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嵌套式双两通连接机构,机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机构创新性地实现了对两条嵌套式管路流体的独立控制,工作原理明晰,加工可行,尚无替代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嵌套式双两通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体,连接体上端面设置有上外接头和上内接头,上内接头设置在上外接头内,连接体下端面设置有下外接头和下内接头,下内接头设置在下外接头内,连接体内还设置有中通孔,中通孔一端开设在连接体上端面位于上外接头和上内接头之间的端面,中通孔另一端开设在连接体下端面位于下外接头和下内接头之间的端面。
如上所述的上内接头外设置有上防脱环,所述的下内接头外设置有下防脱环。
如上所述的上外接头和下外接头均为锥台状,上外接头和下外接头的外侧均设置有外螺纹,上外接头通过外螺纹连接有上压紧螺母,下外接头通过外螺纹连接有下压紧螺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该嵌套式双两通机构能通过四个软管接口实现对两条嵌套式管路流体的独立控制,功能独特,首次研发,国内外目前尚无同类替代产品;
2、该嵌套式双两通机构软管接头处防脱、固定、流体密封一体化因地制宜设计,性能优越,整体构架合理,易于加工实现,使用方便;
3、该嵌套式双两通机构属于非标定制件,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自主研发管中管地下分层取样系统的配套技术之一,属于不可替代的关键接头。并有一定的实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体2的主剖视图;
图3为连接体2的俯视图;
图4为防脱环(2.3/2.7)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弹性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防脱环(2.3/2.7)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上压紧螺母,2-连接体,3-下压紧螺母,4-第一软管,5-第二软管;6-卡环;7-弹性卡件;
2.1-上内接头,宝塔状直插;
2.2-上外接头,锥台状,外侧设置有螺纹;
2.3-上防脱环,金属卡环,限位方向向上;
2.4-内通孔,第一软管的专属流动通道,直径2mm,一个小孔;
2.5-中通孔,第二软管的专属流动通道,直径2mm,多个小孔;
2.6-外螺纹,与上压紧螺母和下压紧螺母连接;
2.7-下防脱环,金属卡环,限位方向向下;
2.8-下外接头,锥台状,外侧设置有螺纹;
2.9-下内接头,锥形直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一种嵌套式双两通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体2,连接体2上端面设置有上外接头2.2和上内接头2.1,上内接头2.1设置在上外接头2.2内,连接体2下端面设置有下外接头2.8和下内接头2.9,下内接头2.9设置在下外接头2.8内,连接体2内还设置有中通孔2.5,中通孔2.5一端开设在连接体2上端面位于上外接头2.2和上内接头2.1之间的端面,中通孔2.5另一端开设在连接体2下端面位于下外接头2.8和下内接头2.9之间的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23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