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NOX燃气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8408.1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0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村;焦志武;余期升;陈晗霞;张红霞;佘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24 | 分类号: | F23D14/24;F23D14/26;F23D14/70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nox 燃气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NOX燃气燃烧器,属于锅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GB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对NOX的排放采用了更严格的标准。但现在已建或在建新燃气锅炉均达不到标准中规定的排放标准,并且相当一部份燃气锅炉的NOX排放远远大于国家标准。
根据燃料燃烧时NOX的生成途径可知,主要可在燃烧时采取措施降低NOX的产生,一是设法建产α<1的富燃料区,在燃烧的高温区域处于一个还原气氛中,气体中氮不易被氧化,NOX的生成量大大降低;二是设法降低燃烧时氧的浓度及燃烧区域的温度,抑制了NOX的产生。因此,根据以上原理,采取空气分级进入,推迟混合时间,烟气再循环技术应用于燃气燃烧器上,以达到降低NOX的排放浓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NOX燃气燃烧器,实现了燃气燃烧器低NOX燃烧,它能较好地降低NOX的排放。空气分二股进入燃烧区,内侧空气与中心煤气旋流方向一致,不断被中心煤气卷吸混合燃烧,外侧空气旋流方向煤气旋流方向相反,并且旋流角度小,空气近似于直流,混合点滞后,推迟了外侧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时间,保证在高温燃烧区形成α<1的富燃料区,从而高温燃烧区处于还原气氛条件下,抑制了NOX的生成,同时在燃烧区域周围喷处再循环烟气,进一步降低燃烧区域温度及氧的浓度,更进一步降低了NOX的生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该燃烧器包括燃气通道、空气接管、正旋流空气通道、反旋流空气通道、煤气侧旋流叶片、空气侧正旋流叶片、空气侧反旋流叶片、煤气稳焰器、烟气再循环接口、再循环烟气喷口、燃烧区域,燃烧区域外围设置煤气稳焰器,燃烧区域与燃气通道、正旋流空气通道、反旋流空气通道相通,自中心向外依次为燃气通道、正旋流空气通道、反旋流空气通道,燃气通道内设置煤气侧旋流叶片,正旋流空气通道内设置空气侧正旋流叶片,反旋流空气通道内设置空气侧反旋流叶片,正旋流空气通道、反旋流空气通道均与空气接管相通,煤气稳焰器上设置再循环烟气喷口,再循环烟气喷口通过连通接烟气再循环接口。
进一步,在正旋流空气通道、反旋流空气通道与空气接管的接口处设置隔板使空气分流,流向正旋流空气通道、反旋流空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推迟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时间,保证燃气在高温区的富燃料燃烧,同时设置烟气再循环接口,进一步降低燃区域燃烧温度,降低氧气浓度,很好的降低NOX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1.燃气通道、2.空气接管、3.隔板、4.正旋流空气通道、5.反旋流空气通道、6.煤气侧旋流叶片、7.空气侧正旋流叶片、8.空气侧反旋流叶片、9.煤气稳焰器、10.烟气再循环接口、11.再循环烟气喷口、12.燃烧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燃气通道(1)、空气接管(2)、隔板(3)、正旋流空气通道(4)、反旋流空气通道(5)、煤气侧旋流叶片(6)、空气侧正旋流叶片(7)、空气侧反旋流叶片(8)、煤气稳焰器(9)、烟气再循环接口(10)、再循环烟气喷口(11)、燃烧区域(12)。燃烧区域(12)外围设置煤气稳焰器(9),燃烧区域(12)与燃气通道(1)、正旋流空气通道(4)、反旋流空气通道(5)相通,自中心向外依次为燃气通道(1)、正旋流空气通道(4)、反旋流空气通道(5),燃气通道(1)内设置煤气侧旋流叶片(6),正旋流空气通道(4)内设置空气侧正旋流叶片(7),反旋流空气通道(5)内设置空气侧反旋流叶片(8),正旋流空气通道(4)、反旋流空气通道(5)均与空气接管(2)相通,煤气稳焰器(9)上设置再循环烟气喷口(11),再循环烟气喷口(11)通过连通接烟气再循环接口(10)。在正旋流空气通道(4)、反旋流空气通道(5)与空气接管(2)的接口处设置隔板(3)使空气分流,流向正旋流空气通道(4)、反旋流空气通道(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84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气化炉的输料装置
- 下一篇:热力除氧废气余热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