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玉米秸秆收获机专用的输料臂自动旋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7807.6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7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楚明;孔德元;陈茜;池洪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牡丹江市万通微孔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D5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王大为 |
地址: | 15701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秸秆 收获 专用 输料臂 自动 旋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秸秆收获机专用的输料臂自动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秸秆大约7亿多吨,年收获秸秆8500多万吨,仅有10%用在综合利用上,其余都在露天焚烧,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同时还产生雾霾,因此,借助农业机械对玉米秸秆进行收割能够有效减少玉米秸秆滞留在土地中的数量。玉米秸秆收割机是在玉米成熟或接近成熟时,根据农艺要求,用机械来完成对玉米秸秆收割的作业农机具。一种针对新型能源开发和减轻农民朋友劳动强度而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农业机械,玉米秸秆收割机可配套农村小四轮使用,能够实现收割玉米秸秆的效果,玉米秸秆收割机缩短了农民的劳动周期,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解放出来。在玉米秸秆收获机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其输料臂在调整旋转方向时必须停机后靠人工手动操作实现,不但耗时费力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秸秆收获机专用的输料臂自动旋转装置,以解决现有玉米秸秆收获机中的输料臂在调整旋转方向时必须停机后靠人工手动操作实现,不但耗时费力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玉米秸秆收获机专用的输料臂自动旋转装置,它包括液压马达、主动链轮、从动链轮、链条、旋转接头、外支撑套、内支撑套、轴承和支撑架,所述外支撑套和内支撑套同轴设置,所述内支撑套的底端套装在外支撑套内,所述内支撑套和外支撑套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内支撑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外支撑套通过支撑架与液压马达可拆卸连接,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套装有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套装在内支撑套上且与内支撑套的外壁固定连接,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设置有链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旋转接头用于实现内支撑套与玉米秸秆收获机的输料臂连接的构件,液压马达为主动链轮提供动力,使从动链轮在主动链轮的转动下通过链条转动,从而带动内支撑套转动,玉米秸秆收获机的输料臂在内支撑套的转动下进行同步转动。
2、本实用新型省去人力扭转输料臂方向的工作程序,实现液压马达驱动下控制内支撑套进行旋转,本实用新型增强了秸秆收获机的灵活性,有效提高秸秆收获机的工作效率。
3、人工手动进行输料臂的扭转所耗时间为五至八分钟,同时存在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可使输料臂的转动时间缩短在三至五秒,不但有效缩短了输料臂转动的操作时间,操作过程还避免上机踩踏,操作安全可靠。
4、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秸秆收获机基础上改造即可实现,最大限度减少改造的成本,适宜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去掉链条14;
图2是主动链轮12、从动链轮13和链条14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液压马达11、主动链轮12、从动链轮13、链条14、旋转接头、外支撑套17、内支撑套18、轴承19和支撑架20,所述外支撑套17和内支撑套18同轴设置,所述内支撑套18的底端套装在外支撑套17内,所述内支撑套18和外支撑套17之间设置有轴承19,所述内支撑套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外支撑套17通过支撑架20与液压马达11可拆卸连接,液压马达11的输出轴上套装有主动链轮12,从动链轮13套装在内支撑套18上且与内支撑套18的外壁固定连接,主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3之间设置有链条14。
本实施方式中主动链轮12的外径小于从动链轮13的外径。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秸秆收获机的风道和输料臂之间,内支撑套18的底端与风道连通,与内支撑套18的顶端固定连接的旋转接头与输料臂连通。当内支撑套18转动时,旋转接头与内支撑套18同步旋转,从而带动输料臂与旋转接头同步旋转。由于秸秆收获机是悬挂在拖拉机的上进行秸秆收割工作,所以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拖拉机液压输出连接在液压马达11上,液压马达11上加工有进油口,液压马达11的进油口通过辅助软管与拖拉机的油箱相连通。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从动链轮13套装在内支撑套18上且位于旋转接头和外支撑套17之间。本实施方式中从动链轮13的设置位置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便于拆卸和安装。其他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牡丹江市万通微孔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牡丹江市万通微孔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7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翼子板梁结构
- 下一篇:车轮防护板、车轮的冷却结构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