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浆态床反应器进料分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6611.5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2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国;黄军锋;蒋自平;高步新;崔金栋;关桂苹;陈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22 | 分类号: | B01J8/22;B01J4/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 |
地址: | 3151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浆态床 反应器 进料 分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化工设备,具体指一种浆态床反应器进料分布器。
背景技术
浆态床反应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设备壳体、取热管和气体分布器。其中气体分布器是反应器的核心结构,其结构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是影响反应器反应效率的关键因素。
申请号为CN201010174635.5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新型浆态床反应气体进料分布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进气管,主进气管贯通浆态床反应器的底部中心并垂直向上设置;以及至少两层进料分布管,该至少两层进料分布管的每层包括:至少两个在该反应器径向同心排列的圆形分布管和辐射状连接管,其中,该至少两层进料分布管的每层分别在中心处与主进气管垂直相交且气体连通,圆形分布管与辐射状连接管上均设置有均匀间隔开的开孔,开孔朝向反应器底部开口,并在开孔的外围与开孔同心设置有围边,设置在每根辐射状连接管上的开孔与主进气管均间隔一预设的距离。该进料分布器使得气体均匀地从进料分布器的各个开孔喷出,而不出现偏流的现象且避免催化剂磨损。该进料分布器装置由于为单根进气管,其各圈分布管的气量与气速不容易控制,气泡大小也不可以改变,气含率不容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控制气量和气速,从而提高气含率、控制气泡大小的浆态床反应器进料分布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浆态床反应器进料分布器,包括安装在反应器壳体内的气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布器包括多个依次内外套置的环管,各所述环管上均连接有多个进气管,各所述环管上分别设有多个进气孔,各所述进气孔上均连接有第一喷嘴,各所述第一喷嘴外凸于所述环管的外壁。
较好的,所述气体分布器可以安装在所述反应器壳体的封头内,各所述第一喷嘴的中心线平行于对应封头位置的法向线。
作为改进,各所述环管上还可以设有多个竖直的第二喷嘴,各所述第二喷嘴与所述第一喷嘴交替布置。
为了进一步避免反应器内的催化剂颗粒进入到环管内,可以在各所述第一喷嘴和各所述第二喷嘴的出口上还设有丝网。丝网处理具有阻止催化剂进入环管的功能,还能够对出口原料气进行切割,形成小气泡,增加反应器气含率。较好的,所述丝网的孔径m=5~20mm。
各所述环管可以自下而上分层布置。
上述各方案中,各所述环管上进气管的数量n1=2~8,进气管的直径φ1=100~800mm;所述环管的层数n2=2~4,所述环管的公称直径φ2=200mm~800mm,所述环管的环向直径d1=(0.2~0.9)DN,所述DN为所述反应器壳体的公称直径。
所述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直径φ3=(50~200)mm,各环管上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结构更简单,零部件数少,通过控制各环管的进气量和气速,既可容易地控制浆液混合,同时彻底避免了催化剂进入到进料分布器中;加工容易,制造成本低,对安装技术要求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该浆态床反应器进料分布器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66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服务器和移动终端的程序升级方法
- 下一篇:计算能力增强的可重构微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