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滤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3882.5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0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元;宗晨;吴蕴玉;胡涛;柳志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J31/06 | 分类号: | A47J3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祁文彦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泡茶的器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滤茶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饮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特别是对于学生和工作的人,由于学习工作的繁忙,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像传统方式那样泡茶,大多数人会选择将茶叶放入保温杯中这种简易泡茶,这样浮在水面上茶叶容易喝到嘴中。虽然如今市场上的保温杯大多会自带隔离滤网,但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隔离滤网一般放于保温杯上部,每次泡茶或者倒水时都需要将其拿出,十分不便。2)当茶水喝完之后,倒出茶叶时十分不便,还会有一小部分茶叶粘在保温杯壁上,难以倒出。3)大多数保温杯使用的铁质的隔离滤网,容易生锈且不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茶器,该滤茶器结构简单,拿取方便,在倒出茶叶时十分便利并且能将茶叶彻底倒出。并且整个结构使用铜质材料,具有杀菌作用,干净且卫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滤茶器,包括主体、钩型挂杆、主盖、次盖和短轴,所述主体为壳体结构,主体的侧壁和底面开设有多个滤孔,所述钩型挂杆固定在主体的侧壁上,所述盖子包括主盖和次盖,且主盖和次盖的形状及表面积均相等,所述短轴可穿过次盖上的圆孔将次盖放于主盖之上。
所述主体为圆柱形,柱体直径与保温杯内口直径相同。
所述主体材质为铜质材料。
所述滤孔设于主体、主盖和次盖上,形状为圆形。
所述主盖和次盖均分为六块扇形区域,相邻布置的两个扇形区域为滤孔区域和镂空区域。
所述短轴能够转动,并且带动与其相连的主盖一起转动。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滤茶器,该滤茶器结构简单,可直接将其悬挂于保温杯底部,倒热水泡茶时无须取出;能够将茶叶全部收集于滤茶器主体中,倒茶叶时可以将茶叶全部倒出而不会残留于杯壁上;并且该滤茶器有铜质材料做成,具有杀菌作用,干净卫生且无毒。
附图说明
图1是滤茶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次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主体,2-盖子,3-钩型挂杆,4-滤孔,5-主盖,6-短轴,7-镂空区域,8-次盖,9-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滤茶器,如图1所示,包括:圆柱形的主体1,圆形的盖子2,以及钩型挂杆3。其中,钩型挂杆3与主体1相固结,使用滤茶器时将其挂于杯口上,此时主体1悬于杯子底部,主体1上设有圆形的滤孔4,可将泡好的茶水从滤孔4中释出。盖子2放于主体1上,分为主盖5和次盖8,如图2、图3所示。主盖5与一根短轴6相连,可通过旋转短轴6来旋转主盖5,次盖8可通过圆孔9放于主盖5之上。当放入茶叶时,旋转短轴6来转动主盖5,使其镂空区域7与次盖8的镂空区域7重合,然后再旋转短轴6六十度,使主盖5滤孔区域与次盖8的镂空区域7重合,达到封闭效果。若想使茶叶与水接触面积更大、更充分,则通过旋转短轴6一定角度,使主盖5滤孔区域与次盖8的镂空区域7不完全重合,该面积可由人们自己调控。这样喝完茶之后,人们只需将滤茶器提出,旋转短轴6,将茶叶倒出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38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透气五指鞋
- 下一篇:一种多触发式户外运动突发性意外复合防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