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防漏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1710.4 | 申请日: | 2015-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3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加俊;麦吉昌;陈继科;尹东;罗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9 | 分类号: | F16H57/029;F16H57/0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49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蜗轮 蜗杆 减速 漏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防漏油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的蜗轮蜗杆减速机蜗杆轴轴端均采用端盖进行定位,使用骨架油封进行油脂密封处理。减速机蜗杆部分采用骨架油封密封,使用过程中常因蜗杆轴轴向窜动导致骨架油封磨损严重,造成减速机漏油现象。且减速机常使用于高温环境中,长期的高温加速了骨架油封的老化,导致减速机漏油现象加剧。漏油问题是影响减速机使用寿命名的最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防漏油装置,该装置改进成本低,改进周期短,解决了减速机漏油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防漏油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中设有蜗杆轴,所述的蜗杆轴外套有蜗轮;所述的蜗杆轴的尾部套有蜗轮端盖,所述的蜗轮端盖通过螺栓与所述箱体相固定;所述的蜗轮端盖与所述箱体间采用骨架油封相密封;
所述的蜗轮端盖的端面位置处设置有密封槽,在所述密封槽内安装密封圈;所述的蜗轮端盖油封位置处设置有骨架油封定位台阶;所述的蜗轮端盖油封位置的厚度增加至安装两个骨架油封。
进一步地,所述蜗轮端盖、蜗杆轴、箱体的中轴线同心。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油封定位台阶与所述骨架油封之间设置有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油封为氟橡胶骨架油封。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改进之处为:在蜗轮端盖的端面位置处加工了密封槽,在密封槽内装配密封圈;在蜗轮端盖油封位置处设置了骨架油封定位台阶;蜗轮端盖增加了油封位置厚度,装配2件骨架油封,并采用氟橡胶骨架油封,耐高温、耐磨损、性能更加优越。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蜗轮端盖的端面位置处加工了密封槽,在密封槽内装配密封圈,通过密封圈与减速机箱体过盈配合达到防止箱体内油脂溢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蜗轮端盖油封位置处设置了骨架油封定位台阶,可以有效的固定骨架油封,防止油封意外损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蜗轮端盖增加了油封位置厚度,装配2件骨架油封,大大提高了油封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氟橡胶骨架油封,耐高温、耐磨损性能更加优越,大大增加了减速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蜗轮蜗杆减速机防漏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现有蜗轮蜗杆减速机防漏油装置
参见图1,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是现有蜗轮蜗杆减速机防漏油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1、蜗杆轴2、蜗轮端盖3、骨架油封4。蜗杆轴2设置在箱体中1,其外周安装有蜗轮,尾部套有蜗轮端盖3。蜗轮端盖3通过螺栓与箱体1相固定,与箱体1间采用骨架油封4相密封。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蜗轮蜗杆减速机防漏油装置
参见图2,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蜗轮蜗杆减速机防漏油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1、蜗杆轴2、蜗轮端盖3、骨架油封4。蜗杆轴2设置在箱体中1,其外周安装有蜗轮,尾部套有蜗轮端盖3。蜗轮端盖3通过螺栓与箱体1相固定,与箱体1间采用骨架油封4相密封。
本实施例中,蜗轮端盖3油封位置11的厚度增加,可以装配2个骨架油封4。蜗轮端盖3的端面位置处设置有密封槽9,在密封槽9内安装密封圈,蜗轮端盖7油封位置处设置有骨架油封定位台阶10。
装配时,采用氟橡胶骨架油封,骨架油封定位台阶10与骨架油封8之间设置有垫片,且蜗轮端盖3、蜗杆轴2、箱体1的中轴线同心。
使用中,本实用新型在蜗轮端盖的端面位置处加工了密封槽,在密封槽内装配密封圈,通过密封圈与减速机箱体过盈配合达到防止箱体内油脂溢出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蜗轮端盖油封位置处设置了骨架油封定位台阶,可以有效的固定骨架油封,防止油封意外损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蜗轮端盖增加了油封位置厚度,装配2件骨架油封,大大提高了油封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采用氟橡胶骨架油封,耐高温、耐磨损性能更加优越,大大增加了减速机使用寿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17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