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吹膜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31404.0 | 申请日: | 2015-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4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严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启阳防锈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55/28 | 分类号: | B29C55/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吹膜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膜机。
背景技术
吹膜机是用于将塑料米加热融化后吹成薄膜的加工设备,通常经过模头和风环吹出的薄膜为筒状薄膜,然后经过人字板后得到具有两层结构的片状薄膜成品。在现有的设备中,片状薄膜的宽度完全由吹出的筒状薄膜的直径大小决定,也就是说,一台设备在加工后得到的片状薄膜成品的宽度基本上已经限定。因此无法满足一些对成品的片状薄膜的宽度的要求,另外,也无法满足一些希望薄膜两侧可以向中部折边的要求。另外,在薄膜的生产过程中,难免会由于一些波动,导致薄膜在经过导向辊时产生左右摆动的情况,此时容易导致最终收卷在收卷辊上的薄膜的两端不整齐的情况;影响最终成卷的薄膜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制得两侧向中部折边的片状薄膜成品的吹膜机,同时还可使收卷辊上的薄膜的两端更整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吹膜机,包括挤出机、模头、风环、支架、人字板、压延辊、导向辊和收卷辊,所述人字板安装在支架上,人字板位于风环正上方,还包括两个折边器,所述两个折边器安装在支架上,并且两个折边器分别设置在人字板前后的两开口侧;所述两个折边器相向的内壁面由下向上逐渐倾斜靠拢;在导向辊的表面设置有螺旋槽,并且位于导向辊两端的螺旋槽的旋向相反。
进一步的是:两个折边器之间的间距可调节。
进一步的是:在每个折边器上设置有手轮,通过调节两个折边器所对应的手轮可使两个折边器相向移动。
进一步的是:两个折边器相向的内壁面呈等腰三角形结构,且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分别与人字板左右的两侧板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是:两个折边器在竖向上的中线、人字板在竖向上的中线以及风环在竖向上的中线共线。
进一步的是:位于导向辊两端的螺旋槽沿导向辊的中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是:螺旋槽中靠近中线侧的第一凸沿低于远离中线侧的第二凸沿。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凸沿与第二凸沿的高度差为H,且1mm≤H≤5mm。
进一步的是:H=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制得两侧向中部折边的片状薄膜成品,这样筒状薄膜的直径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可使得最终的成品片状薄膜的宽度做得更小,同时进一步通过调节两个折边器之间的间距,可改变折边量,这样既根据需要获得不同折边量的片状薄膜。同时通过在导向辊两端设置旋向相反的螺旋槽,这样在导向辊传递薄膜的过程中,对薄膜会产生一种沿着导向辊的轴向上的推动趋势,一旦薄膜发生偏移,则一侧的推动力将大于另一侧,使薄膜重新回到中心位置;可实现对薄膜的自动调整;有效的解决了由于薄膜偏移而造成的收卷辊上薄膜的两端不整齐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人字板和折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薄膜截面的形状图;
图5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6为导向辊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局部区域I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挤出机1、模头2、风环3、支架4、人字板5、压延辊6、导向辊7、螺旋槽71、第一凸沿711、第二凸沿712、中线72、收卷辊8、折边器9、手轮10、薄膜11、高度差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付出创造性努力的情况下做出的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7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膜机,包括挤出机1、模头2、风环3、支架4、人字板5、压延辊6、导向辊7和收卷辊8,所述人字板5安装在支架4上,人字板5位于风环3正上方,还包括两个折边器9,所述两个折边器9安装在支架4上,并且两个折边器9分别设置在人字板5前后的两开口侧;所述两个折边器9相向的内壁面由下向上逐渐倾斜靠拢;在导向辊7的表面设置有螺旋槽71,并且位于导向辊7两端的螺旋槽71的旋向相反。
塑料米经过挤出机1的加热融化后由模头2和风环3吹出,形成筒状薄膜,筒状薄膜向上经过人字板5以及压延辊6后得到成品的片状薄膜,然后经过导向辊7后有收卷辊8收卷。其现有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和现有技术相同,因此不再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启阳防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启阳防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14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