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口径光学元件装调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29093.4 | 申请日: | 2015-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9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徐旭;独伟锋;周海;刘长春;袁晓东;陈清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2B7/00 | 分类号: | G02B7/00;G02B27/62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龙玉洪 |
| 地址: | 40002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径 光学 元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大口径光学元件装调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将大口径光学元件装校在其对应的专用工装上的装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将大口径光学元件在其对应的专用工装上装调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人工完成,通过手动将大口径光学元件对准放置在专用工装的两个装夹部上,在经由人工完成的方式对大口径光学元件进行装调的过程中,由于很难对人工操作提出比较高的精度,不利于光学元件的面形控制。此外,由于大口径光学元件质量体积较大、较笨重,人工完成时存在一定人身安全隐患,而且无法精确控制装调的过程,存在由于装调过程人工操作失误引起光学元件的损伤。因而人工完成方式并不能很好满足精密装调的精度和安全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了提供了一种大口径光学元件装调装置,可避免引起光学元件的损伤,满足调装精度及安全性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口径光学元件装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装调平台,及升降该装调平台的升降机构;该支撑平台上开设有能使所述装调平台升降时穿过的穿过孔,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穿过孔的下方,在靠近所述穿过孔上端孔口两侧的所述支撑平台上对称安装有专用工装的两个装夹部。
采用上述结构方案,本装调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专用工装的两个装夹部置于支撑平台上,通过升降机构可将光学元件在装调平台上对高度进行精确调整,将大口径光学元件平放于装调平台上,能控制升降机构使装调平台平缓下落,使得光学元件较好的放置在专用工装的正确位置。可避免引起光学元件的损伤,进而满足精密装调的精度和安全性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装调平台的上侧台面设置有一层布料。放置了布料,是为了减少摩擦损伤,起到保护光学元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基座,及下端固设在该基座上的至少一条立柱,在各所述立柱的顶端水平安装所述支撑平台。采用此结构,结构精简,通过立柱来支撑所述支撑平台,结构牢固可靠,可提高支撑平台的稳定性,也为方便安装升降机构提供充足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所述基座上的固定座,该固定座上开设有竖向的导孔,以及套装在所述导孔内的导柱,该导柱顶端水平安装所述支撑平台,所述导柱的侧壁上设置有沿中心轴线方向分布的齿条,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工作状态下带动所述导柱在所述导孔内上下移动。采用此结构,固定座和导柱之间设置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机构,可使导柱在固定座上的导孔内上下移动,由此实现工件的竖直输送,本升降机构仅涉及到齿轮、齿条等较少部件,简化了设备结构,也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安装起来较为方便,运行过程中只要保证齿轮和齿条能够啮合即可,因而故障率较低,使用维护更为便捷。
进一步地,所述装调平台与基座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伸缩杆,每一所述伸缩杆下端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其上端与所述装调平台固定连接。通过各伸缩杆来配合升降机构导向升降,各伸缩杆导向支撑装调平台,同步升降,各伸缩杆支撑受力较为均衡,有助于保证装调平台的平稳升降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齿轮与步进电机连接,该步进电机用于带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由于步进电机旋转的角度正比于脉冲数,速度正比于脉冲频率,因而有比较宽的转速范围;由于每步的精度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而且不会将一步的误差积累到下一步,因而有较好的位置精度和运动的重复性。
进一步地,所装调平台上侧台面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调精度高,面形控制好,对安全性有较好的保证,适用于多种大口径光学元件的装调过程,避免了人工完成的不利因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在第一种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是本装置在第二种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3是本装置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90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