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元件装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9074.1 | 申请日: | 2015-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3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独伟锋;徐旭;叶朗;熊召;叶海仙;袁晓东;陈清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2B7/00 | 分类号: | G02B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龙玉洪 |
地址: | 40002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元件 装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元件装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光学元件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元件通常需要配合元件框体使用,大型、厚重、洁净度要求高、或者外形不规则的光学元件在装配入框时,传统的装配装置容易碰伤光学元件边角,另外还容易造成光学元件表面膜层被污染。同时,现有的光学元件装配装置普遍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装配效率低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装配装置,能够实现大型、厚重、洁净度要求高、或者外形不规则光学元件的快速无损装配。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学元件装配装置,包括装配平台和设置在该装配平台上的至少两个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上端设有呈“L”形的安装槽,该安装槽上安装有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柔性保护头。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在支撑体上端设置聚四氟乙烯柔性保护头,避免了光学元件与装配装置中的金属部件直接接触,能够有效防止光学元件边角被碰伤,并且光学元件放置在支撑体顶端,光学元件框体由上向下装配,元件入框方便,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保护头整体呈“L”形,与安装槽相贴合,其底面和侧壁作为支撑光学元件的支撑面,该底面与侧壁的交汇处设有向内凹槽的让位缺口,所述底面为一斜面,其靠近侧壁的一侧高于另一侧。这样,柔性保护头在支撑元件时,由于其底面为斜面,使得光学元件与柔性保护头底面为线接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光学元件表面洁净,避免元件工作面被污染。
为便于将支撑体固定到装配平台上,在支撑体下端设有底座,该底座上设有条形孔,由于条形孔的设置,在固定支撑体时,能够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支撑体的安装位置。
为进一步方便支撑体的安装,所述装配平台上设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螺纹孔,安装时,仅需采用螺钉穿过支撑体底座上的条形孔并旋入装配平台上的螺纹孔,即可实现支撑体的可靠固定,不必使用螺栓加固,更方便支撑体根据被装配元件外形、尺寸任意组合和固定。
为确保对光学元件的可靠支撑,所述装配平台上的支撑体共为4个,且两两相对设置,各支撑体上端的柔性保护头面向内侧,并合围形成容置所述光学元件的空间。
有益效果: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光学元件装配装置,能够保护光学元件在装配过程中边角不发生破损,并且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能够满足不同尺寸且对洁净度要求高的大口径光学元件的装配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体上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光学元件装配装置,包括装配平台1和设置在该装配平台1上的多个支撑体2,本实施例中,支撑体2的个数优选为4个,两两对称地呈四边形分布。
为方便支撑体2的安装,在装配平台1表面上阵列分布有多个螺纹孔11,支撑体2下端设有底座22,该底座22与支撑体2一体成型,在底座22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条形孔23,采用紧固螺钉4穿过条形孔23并旋入螺纹孔11中,即可方便地将支撑体2固定到装配平台1上。
由图3可以看出,在支撑体2上端设有“L”形的安装槽21,安装槽21上安装有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柔性保护头3,该柔性保护头3通过螺纹连接、粘贴或铆接等方式贴附在安装槽21上,其形状与安装槽21相适配,整体呈“L”形,各个支撑体2上的柔性保护头3的敞口方向均面向内侧,以合围形成容置光学元件5的空间。
柔性保护头3由水平方向的底面31和竖直方向的侧壁32构成,该底面31和侧壁32作为支撑光学元件5的支撑面,在底面31与侧壁32交汇的棱边处设有向内凹槽的让位缺口33,所述底面31为一斜面,其靠近侧壁32一侧的高度高于远离侧壁32侧的高度,配合让位缺口33,使光学元件5与底面31接触时,其接触方式为线接触,相对于面接触方式更能保护元件表面不被污染。
安装槽21和柔性保护头3的设计高度低于待装配的光学元件厚度,这样,光学元件的上部分会超出安装槽21和柔性保护头3,以便于光学元件5的夹持,并为元件入框提供便利。
装配时,首先根据光学元件的外形尺寸,在装配平台1上固定好支撑体2。将带有夹持框的光学元件5平放到支撑体2顶部的柔性保护头3上,去除夹持框。倒置待装配的元件框体,调整框体内壁与光学元件5外缘的间距,从上往下缓慢轻放到光学元件5上。上好元件框体上的元件固定块/片,将元件框体从支撑体2上取下,完成元件入框的装配过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9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