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示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4764.8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1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歆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融合创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24 | 分类号: | F16M11/24 |
代理公司: |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44305 | 代理人: | 王今刚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器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器支架。
背景技术
显示器在平常生活广为应用,其支架结构亦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支架结构为圆形底座和支撑体结合以固定显示器,为对显示器提供较大的力矩以保证支撑显示器的稳定性,采用加大圆形底座与桌面的接触面的手段实现,但是该结构往往会造成对桌面空间占用较大,不利于有效空间的合理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器支架,在实现固定支撑的同时减少显示器支架的占用空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器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体,所述底座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横向的两个第一端部,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自第一连接部横向的两个第一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两第一支脚;所述支撑体包括位于第一连接部上方且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包括横向的两个第二端部,第二连接部上设有自第二连接部横向的两个第二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两第二支脚。
优选地:所述两第二支脚在两个第一支脚的投影中,两个第一支脚位于两个第二支脚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呈弧形条状,且两第一支脚关于第一连接部轴对称。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脚为柱状体,两第二支脚均包括向前倾斜延伸的倾斜段、第一平直段以及向前方延伸的第二平直段,且两个第二支脚关于第二连接部轴对称。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一螺钉依次穿接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三个第一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三个第一安装孔下方设有三个螺柱,该螺柱的螺孔与第一安装孔位置对应。
优选地:所述三个螺柱之间设有连接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脚的支脚末端上设有安装板,且该安装板与第二支脚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向下延伸的翻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脚实现底座对支撑体的良好支撑,第二支脚用以与显示器连接,且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分别为自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向前延伸的延伸体,有利于显示器的重心在支撑体上的投影处于支撑体的两第二支脚间,实现显示器的固定;与此同时,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的设置明显有效地减少了显示器支架的占用空间,且结构支撑强度大、稳定性好,适于实用,可适用于电脑显示器、电脑一体机、电视等支架,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外形美观,符合大众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器支架的结构第一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器支架的结构第二视图;
图3为图2中的显示器支架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器支架的底座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器支架的整体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器支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位置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
1、底座;11、第一连接部;11-a、第一端部;111、第一安装孔;112、螺柱;113、连接板;114、定位凸起;115、翻边;12、第一支脚;
2、支撑体;21、第二连接部;21-a、第二端部;211、第二安装孔;22、第二支脚;
3、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支架包括底座1和支撑体2,其中,底座1包括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连接部11包括横向的两个第一端部11-a,第一连接部11上设有自第一连接部11横向的两个第一端部11-a向前方延伸的两第一支脚12;支撑体2包括位于第一连接部11上方且与第一连接部1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1包括横向的两个第二端部21-a,第二连接部21上设有自第二连接部21横向的两个第二端部21-a向前方延伸的两第二支脚22。第一支脚12实现底座1对支撑体2的良好支撑,第二支脚22用以与显示器连接,且第一支脚12和第二支脚22分别为自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向前延伸的延伸体,有利于显示器的重心在支撑体上的投影处于支撑体的两第二支脚22间,实现显示器的固定;与此同时,第一支脚12和第二支脚22的设置明显有效地减少了显示器支架的占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融合创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融合创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47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