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干扰红外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4587.3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2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朱锦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南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2 | 分类号: | G01V8/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干扰 红外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干扰红外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线检测就是红外线发射与接收.它的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直射式,其二是反射式。直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相对安放在发射与受控物的两端,中间相距一定距离;反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并列一起,平时接收管始终无光照,只在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遇到反射物时,接收管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才工作。传统的红外线检测系统中,发射端和接收端是左右分布,左右分布的对射管距离太近,容易产生干扰,从而导致主板的错误输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结构的红外检测装置,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应用在高电位治疗仪等器械中作检测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抗干扰红外检测装置,包括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发射电路将电能转化为红外光线并辐射出去,接收电路感应并接收发射电路所发射的红外光线。发射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和红外线发射管,接收电路包括信号输出端和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相对放置,中间相距一定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抗干扰红外检测装置中,信号输入端IN与电阻R1连接,电阻R1与NPN型三极管Q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的集电极依次连接红外线发射管D1和电阻R2,NPN型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发射电路中,信号输入端VCC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分别连接红外线发射管D1和电容C1,红外线发射管D1和电容C1接地;在接收电路中,电源输入端VCC分别连接电阻R4和电容C2,电阻R4和电容C2依次连接反相器U和信号输出端OUT,电阻R4和电容C2还连接红外线接收管D2,红外线接收管D2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应用在高电位治疗仪等器械中作检测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抗干扰红外检测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2也是本实用新型抗干扰红外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抗干扰红外检测装置应用在高电位治疗仪上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检测板1,检测孔2,红外线发射管3,红外线接收管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作为普通技术人员在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基础上所作的简单变换均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抗干扰红外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发射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IN,信号输入端IN与电阻R1连接,电阻R1与NPN型三极管Q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的集电极依次连接红外线发射管D1和电阻R2,NPN型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接收电路包括信号输出端OUT和红外线接收管D2。所述抗干扰红外检测电路为直射式,其红外线发射管D1与红外线接收管D2相对放置,中间相距一定距离。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发射电路中,信号输入端VCC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分别连接红外线发射管D1和电容C1,红外线发射管D1和电容C1均接地;接收电路中,电源输入端VCC分别连接电阻R4和电容C2,电阻R4和电容C2依次连接反相器U和信号输出端OUT,电阻R4和电容C2还连接红外线接收管D2,红外线接收管D2接地。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抗干扰红外检测装置安装在高电位治疗仪上作检测用,检测板1上设置有检测孔2,红外线发射管3和红外线接收管4分别位于检测孔2两端,当有物体挡在红外线发射管3和红外线接收管4的中间位置时,物体就会被检测到。检测板1与高电位治疗仪的主控制板(未图示)信号连接,每个检测孔2的检测原理一样,当遮挡物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主控制板就会选择不同的功能输出,从而达到检测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南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南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45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自动化加工制作增光膜的设备
- 下一篇:金属探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