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四氟乙烯着色膜层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4446.1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8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昱天(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B32B37/12;B32B38/16;B32B2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夏海天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四氟乙烯 着色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生产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着色膜层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聚四氟乙烯(PTFE)是所有高分子材料中耐温特别高、又具有耐酸碱的特点,是塑胶中的佼佼者,俗称塑料王,可应用在服装、家纺、军装、工装、消防、医疗、鞋材等领域,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
而克服薄膜上色后影响透湿、防水、防风保暖功能与身体触感,且高度非极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具有难吸附加工树酯、排他之特性,应用特殊树酯及渗透式加工技术,除可维持稳定其物性表现外,尚需解决上色薄膜表面色膏分散问题进而影响微孔薄膜外观。所属技术领域成功集合化工材料、三元组分原料配方,并采用工艺参数连续测量、分布式微多孔渗透控制系统,于实际生产中获得高质量、宽门幅(大于170cm)、连续生产之聚四氟乙烯2.5层着色微孔薄膜。此产品经与特殊面料层压复合后,即使在极端严峻环境下使用,衣着内层仍可常干舒爽与舒适,实为新一代智能型可呼吸全功能服饰。产品已获先进欧美国家列为军警服装,特种工装指定面料。
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着色2.5层特殊表面处理技术的主要加工瓶颈在于高度非极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表面难以吸附表面加工树酯,进而影响薄膜表层色膏分散性,产生间断性竖条问题,另一方面,尚需克服水洗后加工树酯水解流失,造成透湿、防水、防风与表面耐刮功能减弱与丧失。所以分布式微多孔渗透控制系统与三元组分原料配方组合实为解决此问题之技术关键,且因聚四氟乙烯薄膜为微孔多层结构,渗透控制系统需有效调控树酯与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重迭结合比率,避免发生阻塞微孔,导致透湿功能降低.目前产业界多以离形转移涂层方式进行此类加工,但受限于硬设备,仅能提供微孔薄膜有效幅宽60英吋,对于薄膜后续面料贴合处理损耗过大。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一种聚四氟乙烯着色膜层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造成聚四氟乙烯薄膜的阻燃、透湿、防水、防风功能减弱与丧失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聚四氟乙烯着色膜层处理装置,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着色表面颜色均一,且能提供2.5层着色薄膜于水洗前后保持一贯稳定的透湿、防水、防风物性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四氟乙烯着色膜层处理装置,包括聚四氟乙烯基材,聚四氟乙烯基材的转动端的顶部安装有涂布器,涂布器的一侧设置有使其控制涂布量进而形成稳定表皮层厚度的浮动刮刀系统,浮动刮刀系统的最大宽副为170cm,浮动刮刀系统的侧边安装有干燥器,干燥器的出口端设置有干式点胶块,干式点胶块的顶部安装有盛装微孔色膏树酯皮膜的容器,容器通过输送管将微孔色膏树酯皮膜贴合于干式点胶形成微孔色膏树酯皮膜层,微孔色膏树酯皮膜层衔接烘干箱。
进一步,所述的表皮层的厚度为15um-20um。
进一步,所述的干燥器的干燥温度为140度,干燥时间强风20秒。
进一步,所述的涂布器的涂布量为10-16g/m2。
进一步,所述的烘干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干燥单元、熟成单元,干燥单元的温度为100度,干燥时间为30秒,熟成单元的温度为120度,熟成时间为120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经着色2.5层处理的PTFE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在与表层布料层压复合后,经验证可通过以下幅宽、透湿、及水洗后防水、防风物性功能,有效幅宽稳定达到170cm,加工过程易成膜、加速生产效率化,使薄膜表层着色分散均一,实用性能优,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案,很有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溶解固化曲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溶解反应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化反应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湿气硬化反应图。
图中100-聚四氟乙烯基材,110-涂布器,120-浮动刮刀系统,130-干燥器,140-表皮层,150-干式点胶块,160-微孔色膏树酯皮膜层,170-容器,180-烘干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昱天(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昱天(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44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粘胶除膜的撕膜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数码喷绘广告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