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细纱机牵伸装置的上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4266.3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8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关学;李秀娥;王茜;张瑞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瑞杰 |
主分类号: | D01H5/88 | 分类号: | D01H5/8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细纱机 牵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配件,具体的说是用于细纱机牵伸装置的上销,属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锭细纱机通用的牵伸装置的前牵伸区是主牵伸区,前牵伸区构成包括上皮辊、上销、下罗拉、下销,上皮辊、上销及下罗拉、下销分别套有上皮圈、下皮圈,上下罗拉转动带动上下皮圈转动,在上下销之间形成钳口,并由此产生的摩擦力界对牵伸区的运动纤维实施控制,主牵伸区在整个牵伸系统中对牵伸性能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上销是牵伸装置的一个重要构件,是上胶圈的支架,上销夹持和支撑在上皮辊中心轴上,它的结构决定着主牵伸区中浮游区的长度和胶圈的运行状态。业内人士对上销的结构不断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提高成纱质量的目的。现有上销及牵伸装置的结构如图3所示,存在的问题是上销前部下腹面弯折处悬空部位使该区摩擦力减小,对纤维须条的控制力减弱。有人提出将上销工作部分加长,形成一道弹性曲面钳口来控制浮游区纤维运动状态的方案,但是上述方案并未能有效解决该部位摩擦力减小的问题,因而主牵伸区内须条纤维的运动状态仍然不能进行很好的控制,成纱质量没有明显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通过设置控制凸台有效控制主牵伸区内须条纤维运动状态的用于细纱机牵伸装置的上销。
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细纱机牵伸装置的上销,所述上销的下腹面弯折部位设有前后排列的第一控制凸台和第二控制凸台,其中位于前部的第一控制凸台邻近上销前端。
上述用于细纱机牵伸装置的上销,第一控制凸台底部距上销前侧上背部的距离E为4.5-6毫米,第二控制凸台底部距上销前侧上背部的距离F为5.5-8毫米,上销前端距第一控制凸台后端的距离A为5-8毫米,上销前端距第二控制凸台后端的距离B为9-12毫米,第一控制凸台宽度C为2-3毫米,第二控制凸台宽度D为1.5-2.5毫米。
上述用于细纱机牵伸装置的上销,所述第一控制凸台、第二控制凸台的底部为光滑过渡的弧形曲面。
本实用新型针对解决现有上销前部下腹面附近悬空部位导致摩擦力减小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在上销前部下腹面弯折处增设两条控制凸台,并给出了两条控制凸台的设置位置和几何尺寸。在两条控制凸台的共同作用下,使得上皮圈和下皮圈在下销前部下腹面附近紧密接触,从而增强了对通过该部分须条纤维的控制,解决了原来由于该部分悬空使上下皮圈接触不够紧密而造成对该部分的须条纤维控制不强的问题,提高了成纱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现有上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1.上销,2、第一控制凸台;3、第二控制凸台,4、上皮辊,5、上皮圈,6、下罗拉,7、下销,8、下皮圈,9、纤维须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上销的改进点为:在上销1的下腹面弯折处设有前后排列的第一控制凸台2和第二控制凸台3,其中位于前部的第一控制凸台邻近上销前端。第一控制凸台、第二控制凸台的底部为光滑过渡的弧形曲面。第一控制凸台、第二控制凸台可以与上销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与上销为分体组合结构,分体组合结构的第一控制凸台、第二控制凸台通过粘接、插接等方式与上销组合为一体。
仍参看图1,第一控制凸台和第二控制凸台的设置位置和几何尺寸直接影响到其作用效果,本实用新型经长期摸索、反复试验给出第一控制凸台、第二控制凸台的几何尺寸如下:第一控制凸台底部距上销前侧上背部的距离E为4.5-6毫米,第二控制凸台底部距上销前侧上背部的距离F为5.5-8毫米,上销前端距第一控制凸台后端的距离A为5-8毫米,上销前端距第二控制凸台后端的距离B为9-12毫米,第一控制凸台宽度度C为2-2.5毫米,第二控制凸台宽度D为1.5-2毫米。
参看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上销使用时夹持在上皮辊4的中心轴上,上皮圈5套在上皮辊和上销上;下皮圈8套装在下罗拉6和下销7上,纤维须条9位于上下销构成的钳口之间。在增设的第一控制凸台、第二控制凸台的共同作用下,将上销下腹面悬空部位撑起,使得上皮圈和下皮圈在下销前部下腹面区域紧密接触,提高了中前部摩擦力界强度,增强了对通过该部分须条纤维的控制,从而提高了成纱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瑞杰,未经张瑞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4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