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注气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4153.3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9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田启忠;王刚;吕玮;杨云飞;李娜;安申法;栾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4/06 | 分类号: | E21B34/06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周京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气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业采油井井下注气管柱的配套工具,特别是一种井下注气阀,可满足注气封隔器的坐封和对油层单向注气的需要。
背景技术
为提高油田采收率,补充地层能量,很多低渗透油藏进行了气驱开发,在油田中布置一些注气井,使用注气管柱进行注气生产。申请日为2012年1月31日,公开日为2014年11月12日,专利号为201210021168.1中公开了一种井下注气管柱,该管柱自上而下由套压阀、密封插头、丢手回接筒、封隔器和注气阀组成。该管柱的作业过程是先下入注气丢手管柱,坐封丢手后再下入上部的注气管柱,密封插头插入丢手回接筒内进行注气作业。该注气管柱中采用了专利号为201120260680.2的注气阀。主要用来实现丢手前封隔器的定压坐封和丢手后注气作业时防止注入气返吐。该注气阀在现场使用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注气通路设在外筒的管壁中,通路太细、太小,用来防止气体回流的密封球也很小,细小的注气通路节流产生的高速气流容易吹动密封球,不但产生冲蚀磨损,也使密封球在通路之中频繁产生碰撞导致磨损,很快失去密封效果,不能有效防止注入的气体回流。另外,注气通路个数太多,总体上密封失效的机率太大,密封失效会直接导致注气作业的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种较大注气通路的注气阀来完善注气管柱,提高注气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注气阀,应用于井下注气作业,既能实现注气封隔器的定压坐封,又能在注气作业时提供较大注气通路,改善密封过快失效问题,有效防止注入气返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井下注气阀包括外筒、滑套和座封球,滑套的外圆设有密封圈和锁环,外筒上设有平衡孔,座封球坐在滑套上部的锥形内圆中,外筒与滑套通过剪钉固定。外筒的下部与阀座连接,阀座的本体中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阀座的中心沉孔中装有阀球和顶帽,顶帽上部安装的顶杆插入滑套中,进气孔与阀座的中心沉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原有的注气阀,将多个密封球组成的小注气通路改为一个大的注气通路,极大地减少了密封失效的机率。由于注气通路变大,气体流速也会变小,对阀球的冲蚀作用减小,同时由于阀球体积增加、重量增大,也避免了被气流吹动产生碰撞磨损,极大地提高了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注入气返吐,显著提高注气作业的成功率,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阀座A-A向处的移出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得出的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41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套管井全自动泄油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复合桥塞下接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