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幼儿床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3250.0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2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潘立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巧巧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D7/00 | 分类号: | A47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幼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幼儿床。
背景技术
现在幼儿园供儿童休息用的床结构都比较复杂,占用空间较大,不便移动。幼儿园的床一般都是供儿童午休临时使用的,所以需要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便于移动、方便存放的幼儿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便于移动、方便存放的幼儿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幼儿床,包括4个床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个床脚通过两根横杆和两根纵杆连接,还包括一四周连接在横杆和纵杆上的布作为床体:所述床脚包括与横杆和纵杆插接配合的“L”形连接块和设置于连接块下方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半部分的直径大于下半部分,所述连接块顶面设置一个与支撑柱同轴的凹孔,所述凹孔的直径略大于支撑柱下半部分的直径便于支撑柱插入其中,所述凹孔的深度等于支撑柱下半部分的高度,所述支撑柱高度为20~30cm。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孔的底面向下形成一个贯穿支撑柱底部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床脚由塑料制成,所述横杆和纵杆由钢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幼儿床,其结构简单、便于移动、叠放方便、占用空间小。床包括4个床脚和连接床脚的横杆和纵杆,床体由一块床布形成,各部件组装方便、简易,而且床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上下叠放在一起,较少床占用的空间,叠放时,上面的床的支撑柱下班部分插入下面的床的凹孔内,支撑柱的底部与凹孔的底部抵接,而且,上下叠放的床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床体之间存在足够的空气流通,便于弄湿的床体晾干;支撑柱高度为20~30cm,使床的高度较低,而不需要设置护栏,进一步简化了床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床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床上下叠放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床脚;11-连接块;111-凹孔;12-支撑柱;121-通孔;2-横杆;3-纵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参考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一种幼儿床,包括4个床脚1,所述的4个床脚1通过两根长度相等的横杆2和两根长度相等的纵杆3连接,还包括一四周连接在横杆2和纵杆3上的布(图未示)作为床体;所述床脚1包括与横杆2和纵杆3插接配合的“L”形连接块11和设置于连接块11下方的支撑柱12,连接块11上设有与横杆2和纵杆3对应的插接孔,所述支撑柱12上半部分的直径大于下半部分,所述连接块11顶面设置一个与支撑柱12同轴的凹孔111,所述凹孔111的直径略大于支撑柱12下半部分的直径便于支撑柱12插入其中,所述凹孔111的深度等于支撑柱12下半部分的高度,使上下叠放的床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床体之间存在足够的空气流通,便于弄湿的床体晾干,所述支撑柱12高度为20~30cm。
凹孔111的底面向下形成一个贯穿支撑柱12底部的通孔121,可使掉入凹孔111内的杂物从通孔121流出,避免凹孔111内积存杂物。
床脚1由塑料制成,使床整体更轻,便于搬运,所述横杆2和纵杆3由钢材制成,保证床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幼儿床,其结构简单、便于移动、叠放方便、占用空间小。床包括4个床脚1和连接床脚1的横杆2和纵杆3,床体由一块床布形成,各部件组装方便、简易,而且床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上下叠放在一起,较少床占用的空间,叠放时,上面的床的支撑柱12下班部分插入下面的床的凹孔111内,支撑柱12的底部与凹孔111的底部抵接;支撑柱12高度为20~30cm,使床的高度较低,而不需要设置护栏,进一步简化了床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巧巧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巧巧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32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