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户外柱上高压真空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2725.4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6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华亿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户外 高压 真空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户外柱上高压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真空断路器因其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高真空而得名;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优点,在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及。1893年,美国的里顿豪斯提出了结构简单的真空灭弧室,并获得了设计专利。1920年瑞典佛加公司第一次制成了真空开关。1926年美国索伦森等公布的研究成果也显示了在真空中分断电流的可能性,但因分断能力小,又受到真空技术和真空材料发展水平的限制,尚不能投入实际使用。随着真空技术的发展,50年代美国才制成第一批适用于切断电容器组等特殊要求的真空开关,分断电流尚停在4千安的水平。由于真空材料冶炼技术上的进步和真空开关触头结构研究上所取得的突破,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始生产15千伏、分断电流为12.5千安的真空断路器。1966年试制成15千伏、26千安和31.5千安的真空断路器,从而使真空断路器进入了高电压、大容量的电力系统。80年代中期,真空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已达100千安。中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真空开关,1960年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开关整流器厂共同研制成第一批6.7千伏、分断能力为600安的真空开关;随后又制成10千伏、分断能力为1.5千安的三相真空开关。1969年华光电子管厂和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制成了10千伏、2千安单相快速真空开关。70年代以后,中国已能独立研制和生产各种规格的真空开关。
真空灭弧室触头结构的改进主要经历了圆盘形平板触头、横向磁场触头及纵向磁场触头三个阶段。
(1)圆盘形平板触头:圆盘形平板触头结构简单,机械强度高,通常用于真空负荷开关或真空接触器中。对于圆盘形平板触头来说,当开断电流较大时,阳极将会出现斑点,真空电弧将产生强烈的收缩现象,金属蒸气电弧将由扩散型转变为收缩型,进而导致开断失败。
(2)横向磁场触头:触头片上开有螺旋槽并且当有电流流过触头时将会产生一个与弧柱轴线方向垂直的磁场。横向磁场触头与电弧电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洛伦兹力使电弧沿圆周方向运动,横向磁场会将运动时的电弧弯曲拉长,使电弧电压及电弧能量变大,导致开断能力受到限制,并且电弧集聚时对触头的烧蚀程度仍比电弧扩散时强烈,弧隙中剩余等离子体在电流过零时的密度仍较高,恢复电压较高时仍会发生重燃现象。
(3)纵向磁场触头:纵向磁场触头结构它的磁力线与电弧电流流向一致,可以抵抗电弧的收缩,提高电弧由扩散型转变为收缩型的临界值。当电流过零后,纵向磁场对等离子体及中性粒子的扩散和衰减十分不利。涡流的存在不仅减小触头间纵向磁场强度,且使纵向磁场滞后于电流变化,使电流过零时触头间仍有剩余纵向磁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户外柱上高压真空断路器,其可以在提供横向磁场的同时,又产生纵向磁场的作用,更加有利于电弧能量的逸散,电弧温降块,绝缘性能好,开断能力强,安装维护方便,运行可靠性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户外柱上高压真空断路器,包括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包括定导电杆和动导电杆,在真空灭弧室内安装有第一锥体和第二锥体,第一锥体与定导电杆连接,第二锥体与动导电杆连接,第一锥体罩在第二锥体上,第一锥体的内表面与第二锥体外表面配合,在第一锥体和第二锥体上设有偶数条螺旋槽,每条螺旋槽的螺旋角为30至45度,动导电杆上套有螺旋线圈,螺旋线圈套在第二锥体内。
进一步地,包括壳体,在壳体内安装有进线导电杆和出线导电杆,在进线导电杆上套有进线绝缘套管,进线绝缘套管内安装有真空灭弧室,进线导电杆和进线绝缘套管及真空灭弧室一起垂直安装在壳体的顶板上;出线导电杆上套有出线绝缘套管,出线导电杆和出线绝缘套管一起水平安装在壳体的侧板上;进线导电杆与定导电杆通过螺纹连接,出线导电杆与动导电杆连接。
进一步地,在壳体上垂直安装有绝缘拉杆,在壳体上安装有操作机构,绝缘拉杆一端与动导电杆连接,绝缘拉杆另一端与操作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在壳体内安装有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与两相的出线导电杆连接,且位于真空灭弧室之间。
进一步地,在出线绝缘套管上安装电流互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华亿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华亿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27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信标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具有非接触式可读数据载体的负载处理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