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立式单管通信钢塔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2705.7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6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勇;闾宏亮;欧海刚;陈传林;苏骏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钢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E04H1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通信 钢塔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立式单管通信钢塔桅,具体涉及单管通信钢塔桅。
背景技术
塔桅结构具有高度较大、横断面相对较小的结构,以水平荷载(特别是风荷载)为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根据其结构形式可分为自立式塔式结构和拉线式桅式结构,所以高耸结构也称塔桅结构。型式除塔式和桅式两大类型之外,还有樯杆塔。这种结构以桅式体系为基础,在杆身纤绳结点处设置水平刚性撑杆和上下层纤绳连接,纤绳相当于塔架中预加拉力的塔柱和斜杆,水平刚性撑杆相当于塔架的横杆;因此,兼有桅杆省钢、塔架占地小、结构紧凑的特点。现有的塔桅结构支撑部牢固,杆身调节不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方便对桅板进行牢固安装;从而可以对桅体进行牢固安装;且旋转轮的旋转可以控制杆身沿着导向管实现竖直升降调节,从而方便对杆身进行灵活调节的直立式单管通信钢塔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直立式单管通信钢塔桅,包括桅板,桅板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板,桅板的一侧插接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呈竖直布置,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一固定杆的上端设有第一固定片,桅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桅板的另一侧插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的下端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二固定杆的上端设有第二固定片;桅板上设有桅体,桅体的下部比上部宽大,桅体的端部设有连接壳,连接壳上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呈竖直布置,导向管内套装有杆身,导向管的一侧设有第一开槽与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为弧形形状,第一连杆的两端设置在第一开槽的两侧,第一连杆设有第一旋转轮,第一旋转轮通过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连杆连接,第一旋转轮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杆身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杆身与第一旋转轮通过螺纹连接;导向管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开槽与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为弧形形状,第二连杆的两端设置在第二开槽的两侧,第二连杆设有第二旋转轮,第二旋转轮通过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连杆连接,第二旋转轮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旋转轮与杆身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壳为球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壳设有警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桅体内设有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呈水平布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杆以及第二固定片可以方便对桅板进行牢固安装;从而可以对桅体进行牢固安装;且第一旋转轮或第二旋转轮的旋转可以控制杆身沿着导向管实现竖直升降调节,从而方便对杆身进行灵活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桅板11、第一固定板12、第一固定杆13、第一固定片14、第二固定板15、第二固定杆16、第二固定片17、桅体18、连接壳19、导向管20、杆身21、第一开槽22、第一连杆23、第一旋转轮24、第一连接轴25、第二开槽26、第二连杆27、第二旋转轮28、第二连接轴29、警示灯30、第一加强杆31、第二加强杆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钢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钢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27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杆用横担
- 下一篇:立体车库载车板的阻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