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泵导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1862.6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7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安县大工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0 | 分类号: | F04D29/4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兰如康 |
地址: | 5327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泵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泵装置,具体及一种水泵导流板。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水泵是很常用的水利用产品。在现有技术中,水泵的导流板是与涡叶轮配合产生高压射流,是水泵产生高压射流的零件之一,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的缺陷:
现有技术中导流板组件一般只有两个导流出水件,所以不能及时的把涡叶轮形成的多股高压射流导向壳体内腔,增加了涡叶轮的旋转阻力,减少了高压射流的形成,也就减少了流入壳体内腔的水流量。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导流板组件尺寸均一,因此在水流时,容易产生水流碰撞。
由于原来的普通水水泵导流板存在上述缺陷,所以原来的水泵出水量很小,也没有什么扬程,远远没有达到高性能水泵水泵说明书标称的技术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水泵存在的可靠性差的情况,提供一种水泵导流板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泵导流板,其是安装在水泵内的导流机构,包括导流板底板,所述导流板底板上设有至少三个以上的导流出水件,具体说导流出水件的个数与涡轮叶片的个数等同。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通过在现有的导流底板上,加装多个导流出水件,使得导流板的水流量形成循环冲击水路,可以及时有效地导出涡叶轮产生的高压射流。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最优选的方案,所述导流板底板上设有三个导流出水件,其中两个相邻的导流出水件一端开口大,另一端开口小;另一个导流出水件端口一样大小。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水流形成三股的导流水,从而可以加大水流量的冲击力,带动涡叶轮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最优选的方案,所述导流出水件高度为统一的5-10cm。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板底板顶面与导流出水件的底部齐平。这样设计的导流出水件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大小。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板底板中的设有入水道。
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板在水泵中与安装在壳体中的涡叶轮配合产生高压射流,并把涡叶轮高速旋转形成的多股高压射流强制按顺时针流向导出出水件,使得多股高压射流的内动力在壳体内腔叠加起来流向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是: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流出水件的个数设置为多个,具体来说是导流出水件的个数与涡轮叶片的个数等同,可以有效的加强水流的冲击性,从而提高水泵的效率。
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水泵导流板,水泵的出水量和扬程都可提高1.5倍以上。
三、本实用新型容易在同行业中推广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导流板底板1、导流出水件2、入水道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以下实施例以实用新型最优效果进行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水泵壳体,一种水泵导流板,其是安装在水泵内的导流机构,包括导流板底板1,导流板底板1上设有三个的导流出水件2,导流板底板1上设有三个导流出水件2,其中两个相邻的导流出水件2一端开口大,另一端开口小;另一个导流出水件端口一样大小。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水流形成三股的导流水,从而可以加大水流量的冲击力,带动涡叶轮的转动,本实施例中,导流出水件2高度为统一的5cm,导流板底板1顶面与导流出水件2的底部齐平。另外,在导流板底板1中部位置设有入水道3。
本实施例中的水泵导流板,是安装在水泵内腔的导流部件,与涡叶轮配合产生高压射流,并把涡叶轮高速旋转形成的多股高压射流强制按顺时针流向导出出水件,使得多股高压射流的内动力在壳体内腔叠加起来流向排水口。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导流出水件2高度为统一的10cm,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安县大工机电有限公司,未经隆安县大工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18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