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机壳及蓝牙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0086.8 | 申请日: | 2015-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6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闫廷;茆仁聂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廷;茆仁聂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饶钱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 蓝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机壳及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听音乐,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播放音乐的器材有很多:收音机、电视机、CD机、MP3等等,其中和这些器材配合使用最多的就是耳机了,在不需要公放音乐的场合耳机能够满足自我听音乐的需要还能不打扰他人,现在的上班族和学生是使用耳机最大的群体,他们在上班或者上学时都会携带耳机。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耳机壳通常没有结合人耳的复杂结构进行设计,使用通用的球头柱结构,会使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外耳部分受到挤压而感到胀痛不适,同时对耳道的填充效果较差,难以减少外界的杂音。
更重要的是,在现有的耳机中,耳机壳由于不能良好地与人体耳朵的贴合与固定,还会导致耳机在佩戴过程中容易滑动或者掉落的问题,需要使用者多次扶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壳及蓝牙耳机,以增加佩戴耳机时的稳定性与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耳机壳,包括外耳部和入耳部,所述外耳部包括用于填充耳甲艇的第一凸起、用于容纳耳轮脚的第一凹槽和用于填充耳甲腔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所述入耳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上,所述入耳部包括用于填充耳道的曲柱和端头,所述曲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端头连接,所述端头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外耳部和所述入耳部的内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空腔,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端头且与所述空腔连通。
第一凸起、第一凹槽和第二凸起三者间的配合可以使得耳机壳可以在填充耳道外侧的同时,不会对耳轮脚造成强烈挤压,从而防止耳机壳在使用的过程中晃动和脱落;曲柱可以伸入耳道并与耳道充分贴合,从而屏蔽外界的杂音;端头设置的通孔便于将耳机壳内发出的声波传送到人耳的听力系统中;设置的空腔可用于放置耳机发声单元,整个耳机壳为相对密封的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凹槽之间、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以及所述曲柱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均通过弧形壁平滑过渡。
耳机壳的外表面的形状变化均通过平滑的弧形壁过渡,减少耳机壳的棱角,使得耳机壳的穿戴体验更舒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曲柱一体成型。
一体成型的设计使得造型美观,减少了产品的组装步骤,减少了生产需要的模具总量,另外,一体成型使得耳机壳的表面毛刺较少,不易划伤耳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对耳屏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或相通。
对耳屏是在对耳轮底端的凸起结构,常见的通用球头耳机壳便是依靠对耳屏和耳屏对耳机壳进行限制达到固定效果。耳机壳在第一凸起的下方设置第二凹槽,对耳屏伸入第二凹槽内,可以减少耳机壳对对耳屏产生的压迫感,使得穿戴的体验更舒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耳屏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或连通。
耳屏是外耳上紧邻耳道口的一处凸起,第三凹槽能减少耳机壳施加给耳屏的挤压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的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凹槽的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嵌入耳屏间切迹的第三凸起。
耳屏间切迹配合第三凸起,可以进一步加强耳机壳的固定效果,防止耳机壳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曲柱与所述第二凸起的连接处设置有与耳道在入耳处的弯角相对应的第一弯道。
第一弯道有利于曲柱能更深入耳道,同时缓解曲柱在插入耳道时对耳朵造成的挤压效果。
所述曲柱和/或外耳部由硅胶或者橡胶或者光敏树脂材料制成。
硅胶或者橡胶为柔性材料,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因此可以使得曲柱可以更加适应不同的耳道,缓解曲柱对耳道的直接刺激;光敏树脂材料广泛应用于3D打印领域,可以快速制成一体化的耳机壳。
一种蓝牙耳机,包括耳机发声单元和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壳,所述耳机发声单元设置在所述耳机壳的所述空腔内,所述耳机壳的空腔内设置有独立电源和用于配对和接收信号的蓝牙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廷;茆仁聂,未经闫廷;茆仁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00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沙盘道岔模拟转辙机
- 下一篇:一种曲轴箱在线加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