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喇叭的盆架、喇叭和音响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9730.X | 申请日: | 2015-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6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文明友;贺耀辉;廖海燕;姜文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2 | 分类号: | H04R1/02;H04R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喇叭 音响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喇叭的盆架、喇叭和音响设备。
背景技术
音响设备要输出高品质的声音,则要求喇叭在振动时不能有振音、异响和漏气。喇叭一般包括振膜、折环及盆架,折环内边缘与振膜的外边缘固定,折环的外边缘与盆架边缘的外侧面固定;现有的喇叭一般通过在盆架与音响设备的壳体之间设置EVA(Ethylene-VinylAcetate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密封垫来密封音腔,防止喇叭产生振音。EVA密封垫不设背胶时,容易脱落,有漏气异音不良的风险,但在EVA密封垫上设置背胶,会造成材料成本上升又同时增加了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喇叭的盆架,旨在提高喇叭与音响设备的壳体之间的密封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喇叭的盆架,包括盆架本体及环绕盆架本体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具有相对设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盆架本体具有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而形成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以安装喇叭的发音装置,所述安装板的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环绕盆架本体设置的弹性密封筋。
优选地,所述弹性密封筋由泡棉胶水制得。
优选地,所述弹性密封筋的外表面呈弧形。
优选地,所述弹性密封筋的厚度为0.5-2.5mm。
优选地,所述弹性密封筋有数圈,数圈所述弹性密封筋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数个供螺钉穿过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喇叭,包括发音装置及盆架,所述盆架包括盆架本体及环绕盆架本体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具有相对设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盆架本体具有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而形成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以安装喇叭的发音装置,所述安装板的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环绕盆架本体设置的弹性密封筋。
优选地,所述发音装置包括折环、振膜、防尘帽、弹波及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弹波环绕并连接所述电磁组件,所述振膜呈圆台状且安装于所述容置腔中并设于所述弹波的远离所述容置腔的底面一侧,所述防尘帽盖于所述振膜的中部开口位置,所述折环环绕所述振膜并连接振膜和盆架本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音响设备,包括壳体及喇叭,所述喇叭包括发音装置及盆架,所述盆架包括盆架本体及环绕盆架本体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具有相对设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盆架本体具有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而形成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以安装喇叭的发音装置,所述安装板的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环绕盆架本体设置的弹性密封筋;所述发音装置安装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音腔,所述壳体设有连通所述音腔供所述喇叭安装的安装口,所述盆架本体由所述安装口伸入至所述音腔中,所述弹性密封筋与所述安装口的外周缘抵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数个供螺钉穿过的通孔,所述壳体对应所述通孔设有数个螺孔,螺钉穿过所述通孔与对应的所述螺孔锁紧,以将所述喇叭固定安装到所述壳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安装板上直接形成了具有弹性的弹性密封筋,弹性密封筋经过挤压变形后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具有该盆架的喇叭在安装时,将安装板与音响设备的壳体进行固定安装,弹性密封筋与壳体进行抵接,安装板与与音响设备的壳体的固定结构对盆架施加朝向壳体的力,弹性密封筋受力变形将盆体与音响设备的壳体进行良好的密封,极大的提高喇叭与音响设备的壳体之间的密封性能,此时,无需使用密封垫,无需人工对准和贴胶,操作更方便,能够大大的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喇叭的盆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喇叭的盆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喇叭的盆架沿图2中A-A’的剖面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喇叭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未经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97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