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9409.1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2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菁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菁菁 |
主分类号: | E06B7/28 | 分类号: | E06B7/28;H05B37/02;E05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门。
背景技术
在晚上回家时,大多数用户都会遇到开门后在漆黑的房间内无法找到室内灯泡的控制开关,只能利用其它照明设备辅助寻找控制开关,甚至是用手在墙壁上探摸,由于一般的控制开关附近还同时设有电插孔,在用户探摸控制开关的过程中甚至会有触电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自动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自动门,该自动门包括本体、设置于该本体下方并高出于地面的门框,该本体内固设有第一导电触点,该本体内还设有可在该本体内上下移动的“T”型杆,该“T”型杆包括横杆和竖杆,该横杆上设有与该第一导电触点配合的第二导电触电,该竖杆上固设有挡止块,该本体内设有限制该“T”型杆滑动的滑槽,该挡止块与该滑槽之间设有带动该第二导电触点接触该第一导电触点的弹簧,该竖杆底端伸出至该本体下端并与该门框抵接;
与该自动门连接的室内设有灯,该本体内或室内设有电源,该电源第一极通过导线与该灯电连接,该灯通过导电与该第一导电触点电连接,该电源第二极通过导线与该第二导电触点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门中,该竖杆底端为圆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门中,该滑槽位于该挡止块上方,该第二导电触点位于该第一导电触点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门中,该本体内还设有录音播放装置,该自动门还包括设置于该本体上的把手,该把手上设有控制该录音播放装置开启或关闭的按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自动门时,当用户打开自动门时,本体与门框脱离,竖杆不再受到门框抵止、并在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下挤压挡止块,挡止块带动竖杆向下运动,竖杆向下运动带动第一导电触点与第二导电触点接触,使得电源、灯、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组成电流回路,使得在自动门在打开的过程中设置于室内的等被点亮。此时,用户即可借助灯光开启室内的其他照明灯。在照明灯开启完毕之后,再关上自动门,此时门框再次抵止竖杆、并带动横杆向上移动,使得第一导电触点与第二导电触点分离,灯熄灭。用户可通过开启和关闭自动门开自动控制室内灯的开启和关闭,不再需要探摸其他照明等的控制开关。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门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门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门第一实施例中,该自动门1包括本体2、设置于该本体2下方并高出于地面的门框3,该本体2内固设有第一导电触点4,该本体2内还设有可在该本体2内上下移动的“T”型杆,该“T”型杆包括横杆5和竖杆6,该横杆5上设有与该第一导电触点4配合的第二导电触电,该竖杆6上固设有挡止块8,该本体2内设有限制该“T”型杆滑动的滑槽10,该挡止块8与该滑槽10之间设有带动该第二导电触点7接触该第一导电触点4的弹簧9,该竖杆6底端伸出至该本体2下端并与该门框3抵接;
与该自动门1连接的室内设有灯,该本体2内或室内设有电源11,该电源11第一极通过导线与该灯电连接,该灯通过导电与该第一导电触点4电连接,该电源11第二极通过导线与该第二导电触点7电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自动门1时,当用户打开自动门1时,本体2与门框3脱离,竖杆6不再受到门框3抵止、并在弹簧9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下挤压挡止块8,挡止块8带动竖杆6向下运动,竖杆6向下运动带动第一导电触点4与第二导电触点7接触,使得电源11、灯、第一导电触点4和第二导电触点7组成电流回路,使得在自动门1在打开的过程中设置于室内的等被点亮。此时,用户即可借助灯光开启室内的其他照明灯。在照明灯开启完毕之后,再关上自动门1,此时门框3再次抵止竖杆6、并带动横杆5向上移动,使得第一导电触点4与第二导电触点7分离,灯熄灭。用户可通过开启和关闭自动门1开自动控制室内灯的开启和关闭,不再需要探摸其他照明等的控制开关。
进一步的,该竖杆6底端为圆弧形。
进一步的,该滑槽10位于该挡止块8上方,该第二导电触点7位于该第一导电触点4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菁菁,未经杨菁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94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