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有限压机构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7989.0 | 申请日: | 2015-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4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林锡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毅和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H01M10/613;H01M10/62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余飞峰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限 机构 动力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容量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有限压机构的动力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电动摩托车是一种低碳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使用广泛。电动摩托车主要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由于铅酸蓄电池存在循环寿命短、电池比能量低、重量和体积大、自放电率高等缺点,严重地限制了电动摩托车的续行里程。锂离子电池虽然具有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重量轻、自放电率小的优点,然而,锂电池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其由于过充或过放导致锂电池电池组溢出气体等问题导致锂电池膨胀或爆炸的事情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限压机构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在使用过程中较为安全的动力锂离子电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有限压机构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一端具有底部而另一端为开口结构的电池槽,电池槽内安装设有若干组电池组、保护电路板,与保护电路板电连接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电池槽的内腔底部设有用于嵌合电池组的凹槽结构,电池组安装在凹槽结构内,在位于电池组的上部设有限压机构,限压机构密封电池槽上部,电池组与保护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机构穿过上述的限压机构。
进一步的,还设有用于密封限压机构与电池槽连接处的密封圈。
进一步的,在位于限压机构上方的设有排气孔道,排气孔道还穿透上述的电池槽侧壁。
进一步的,上述的两组电池组之间设有绝缘减震带。
进一步的,在位于电池槽的侧壁与电池组的连接处设有防撞层。
优选的,用于嵌合电池组的凹槽结构采用绝缘导热材料制成,凹槽结构的中空处设置有冷却流道,
优选的,还设有用于盖合上述电池槽的电池槽上盖,电池槽上盖设有下凹处,在位于下凹处嵌合有透视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增设冷却及限压机构,可以有效的对锂电池进行冷却以及对有害气体进行排除,防止电池鼓胀导致爆炸及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接而可以设置更高容量的电池组,从而有效提高电池组的容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设有限压机构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2为实施例的一种设有限压机构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前视结构图;
附图3为实施例的一种设有限压机构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前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设有限压机构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一端具有底部而另一端为开口结构的电池槽1,电池槽1内安装设有多组电池组3、保护电路板4,与保护电路板4电连接的正电极21和负电极22。
电池槽1的内腔底部设有用于嵌合电池组的凹槽结构12,电池组3安装在凹槽结构12内,用于嵌合电池组3的凹槽结构12采用绝缘导热材料制成。
凹槽结构12的中空处设置有冷却流道,通过凹槽结构12中空处冷却流道内流通冷却液体,在电池使用的温度较高时可以由导热材料将热量通过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具体的,还可以将冷却流道与外部的循环冷泵连通从而实现对电池组的降温。
在位于电池组3的上部设有限压机构5,限压机构5密封电池槽1上部,电池组3与保护电路板4之间的电连接机构穿过上述的限压机构5,电连接机构在分别与电池组3与保护电路板4电连接。
进一步的,还设有用于密封限压机构5与电池槽1连接处的密封圈51,优选的,还可以设置用于密封电连接结构穿过上述的限压机构5处的密封圈。
具体的,限压机构5可以为气体限压板或气体限压薄膜。
当电池组3内由于过度放电或者过度充电时候排出气体时候,为了避免电池鼓胀,在气体超过限压机构5的冲破限度时,限压机构5破坏,从而气体通过限压结构5的开口排出。
为了进一步的排出在限压机构5破坏以后电池槽1内气体的排出,在位于限压机构5上方的设有排气孔道11,排气孔道11还穿透上述的电池槽1侧壁。
为避免锂电池由于移动或者在行驶过程发生冲撞导致电池组3的剧烈位移导致电池组3之间摩擦而破损,在上述的两组电池组3之间设有绝缘减震带31,具体的,绝缘减震带31可以采用弹性硅胶片或双面胶带,在位于电池槽1的侧壁与电池组3的连接处设有防撞层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毅和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汕头市毅和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79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切换式电解液消除气泡储液装置
- 下一篇:软包电池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