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投篮训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6421.7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4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观洋;刘沛航;刘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观洋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A63B6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投篮 训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机,尤其是一种投篮训练机。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人么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篮球运动很受人们的欢迎,投篮训练机是将篮球运动中的投篮动作独立出来而成的一种最新潮的体育休闲设备,但是很多投篮机的功能单一,不利于人们投篮训练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投篮训练机。
一种投篮训练机,所述投篮训练机包括投篮机体,所述投篮机体包括气源装置、转动平台、弹射气缸、弹射杆、发射台、推送气缸、入球口和出球口,所述弹射气缸通过杠杆连接弹射杆,所述弹射杆一端通过钢丝连接发射台,所述推送气缸一端设有预定位置。
近一步的,所述投篮训练机还包括控制平台,所述控制平台包括上端、中端和下端三部分,所述上端包括用于控制出球角度以及位置的按键a,所述中端包括用于设置出球数量的按键b,所述下端包括用于控制出球间隔时间的按键c。
近一步的,所述气源装置为空压机,所述发射台为圆形钢丝。
近一步的,所述按键a的数量为5个,所述按键b的数量为3个,所述按键c的数量为2个。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在运动员设定的不同角度和不同间隔来回弹篮球,收集网迫使运动员提高投篮弧度,提高命中率,大大提高投篮训练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投篮机体示意图;
图2为控制平台示意图。
其中,1、气源,2、转动平台,3、弹射气缸,4、弹射杆,5、发射台,6、推送气缸,7、预定位置,8、入球口,9、出球口,10、按键a,11、按键b,12、按键c。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投篮训练机,所述投篮训练机包括投篮机体,所述投篮机体包括气源装置1、转动平台2、弹射气缸3、弹射杆4、发射台5、推送气缸6、入球口8和出球口9,所述弹射气缸3通过杠杆连接弹射杆4,所述弹射杆一端通过钢丝连接发射台5,所述推送气缸3一端设有预定位置7,所述投篮训练机还包括控制平台,所述控制平台包括上端、中端和下端三部分,所述上端包括用于控制出球角度以及位置的按键a10,所述中端包括用于设置出球数量的按键b11,所述下端包括用于控制出球间隔时间的按键c12,所述气源装置1为空压机,所述发射台5为圆形钢丝,所述按键a10的数量为5个,所述按键b11的数量为3个,所述按键c12的数量为2个。
实施例:投篮训练机是通过篮板周围收集网将球收入到投篮机体,通过机体内部导轨结构,将球送达至预定位置7,为保证不产生空弹及卡机现象,在预定位置7采用自动推送装置,其通过推送气缸6实现,将球送达已准备就绪的发射台5,通过电子硬件电路读取用户在控制台设置的出球角度、出球次数,和出球间隔来控制电磁阀和步进电机,使气缸作用于篮球,将球在指定角度传至用户手中,使用伸缩杆连接网状结构来收集从篮筐上掉落的篮球,并漏至投篮机体的入球口8,空压机为弹射气缸3和推送气缸6提供动力,转动平台2将按照用户指定角度点旋转机身来控制出球方向即出球角度,预定位置7可存储一定量的篮球,并和推送气缸6共同作用来避免空弹和卡机情况,推送气缸6用于将预定位置7的篮球安稳送达至发射台5,弹射气缸3运用杠杆原理推动弹射杆4来增加篮球加速阶段的行程,从而使得篮球获得足够的初速度穿过出球口9,从而保证可以送达至用户手中,控制台总共有10个按键,上端5个按键a用于选择出球角度即位置,机器会按照设定的方向来停止旋转并开始出球,中端3个按键b分别代表个、十、百位数,用于设置每个角度的出球数量,当机器发射出设定值数量的球后才会转至下一个出球点,下端2个按键c代表间隔时间加一秒和减一秒,用于设置每两次出球中间的时间间隔,来帮助用户调整训练节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观洋,未经李观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64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