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伸缩式自动扭线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15524.1 | 申请日: | 2015-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3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骆阳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凯昶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F7/00 | 分类号: | B21F7/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伸缩 自动 扭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扭线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新型伸缩式自动扭线机。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是通过人工对裸露的金属芯线进行捻线操作,使之扭紧成为一股,以便与电子装置的端子连接,其作业效率低,作业员易于疲劳,且扭编品质参差不齐,费时费力。后来,也出现了一些扭线机,其实现机器自动扭线作业,在实际制程中往往会发现,其操作较麻烦,实用性不强。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伸缩式自动扭线机,其提高了扭线效率,且其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伸缩式自动扭线机,包括有夹线组件、驱转电机、安装基板、调节板及夹口调节气缸;
其中,该夹线组件包括有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枢接座、弹性元件及锥形腔体结构;该第一、二夹持臂的中段部位分别枢接于枢接座上,且第一、二夹持臂于枢接座两端均分隔形成用于夹持线材的夹持段和用于控制夹持段张合的操作段,前述锥形腔体结构内部具有自前往后渐小之锥形孔,前述两操作段的末端可滑动式抵于锥形孔的内侧壁上;
该驱转电机驱动连接于枢接座以带动夹线组件除锥形腔体结构外的结构的旋转,该锥形腔体结构安装于前述调节板上,前述夹口调节气缸安装于安装基板上,该夹口调节气缸驱动调节板相对安装基板前后位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元件采用压力弹簧,该压力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于两夹持段。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外壳,前述夹线组件、驱转电机、安装基板、调节板及夹口调节气缸均设置于外壳内部,该外壳上开设有供前述两夹持段伸出的工作窗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夹持段伸出长度的伸缩调节气缸,该伸缩调节气缸包括有缸体和伸缩杆,其缸体和伸缩杆的伸缩出分别连接于前述安装基板、外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内增设有相对外壳固定的导轨,所述伸缩调节气缸的缸体上连接有滑块,该滑块适配于导轨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口调节气缸设置有两个,两者上下间距设置,前述驱转电机位于两夹口调节气缸之间,前述伸缩调节气缸布置于驱转电机侧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操作段的末端均连接有球状件,该球状件适配于锥形孔的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夹线组件、驱转电机、安装基板、调节板及夹口调节气缸的设置及相互配合,从而,有效实现对线材自动扭线成束,提高了扭线效率,确保了扭线作业质量,且其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含外壳);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未示出外壳);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外壳11、工作窗口
12、导轨20、驱转电机
30、安装基板40、调节板
50、夹口调节气缸61、第一夹持臂
62、第二夹持臂63、枢接座
64、弹簧65、锥形腔体结构
66、锥形孔67、夹持段
68、操作段69、球状件
70、伸缩调节气缸7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外壳10、夹线组件、驱转电机20、安装基板30、调节板40及夹口调节气缸50;该夹线组件、驱转电机20、安装基板30、调节板40及夹口调节气缸50均设置于外壳10内部,且该外壳10上开设有供下述两夹持段伸出的工作窗口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凯昶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凯昶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55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部件自动铆钉机
- 下一篇:盒盖成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