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杀菌除臭的塑身束腹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4915.1 | 申请日: | 2015-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3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金莲 |
主分类号: | A61F5/03 | 分类号: | A61F5/03;A61F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菌 除臭 束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性服装,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杀菌除臭的塑身束腹带。
背景技术
女性怀孕期间因女性荷尔蒙分泌供给胎儿成长所需的营养,使得食欲增加,而胎盘所制造的黄体素不断的刺激脂肪组织,使脂肪细胞扩大,直到产后慢慢恢复正常,因此,孕妇们产后需穿着塑身产品,如束腹带和束腹裤等,并搭配适当的运动及饮食控制来消耗身上多余的脂肪,加速产后体形的恢复。一些女性是以剖腹产的形式生产的,产后的女性还要注意腹部伤口的恢复,应更加注意服饰的除菌抗菌的功能,避免伤口感染,否则影响产后恢复。如果束腹带只强调束紧作用,过度束紧不利于局部血液循环,会延长伤口愈合的时间,不利于身体健康。为此,中国专利号为201420670628.8的专利提供了一种银纤维抗菌塑身束腹带,通过设置银纤维能够减少和避免电磁波辐射对女性身体的伤害和影响,还能够去除局部部位的细菌,能够抗菌除臭、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然而,该塑身束腹带也存在许多弊端,如银纤维成本较高且除菌效果不够明显,不利于更大范围的推广;该塑身束腹带缺乏必要的吸湿技术,限制其适用范围,在夏季使用时容易造成覆盖处积聚大量汗液,使得剖腹产后女性更容易发生伤口感染,也加速了银纤维的氧化。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杀菌除臭的塑身束腹带。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可杀菌除臭的塑身束腹带,包括后背部以及分别连接在后背部两端的腹部和搭接部,所述腹部和搭接部上设置有配合使用的连接部件,所述腹部的内侧设置有一夹层,所述夹层内设有一可分离的介质层,所述介质层包括吸湿层、竹炭纤维层和电荷移动触媒层,所述竹炭纤维层位于吸湿层的下方,且所述竹炭纤维层向吸湿层延伸有复数个竹炭纤维分支,所述电荷移动触媒层则涂覆于竹炭纤维层的下表面。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后背部具有弹性。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腹部为棉布层或混纺层。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连接部件是搭扣。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电荷移动触媒层的厚度为0.8-1.3mm。
电荷移动触媒的原理是以电荷移动粒子利用大气温度或红外线引发本身分子结构与污染粒子透过电荷移动,最后产生氧化及还原反应,将污染粒子结构分解,并可影响细菌细胞内的电子平衡,令细菌、病毒无法适应环境不能生长繁殖。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各层次次序的特殊设计是经过反复试验得出,不是简单的叠加,该塑身束腹带通过吸湿层可有效吸收产后女性分泌的汗液,避免在腹部伤口形成适合细菌生长的潮湿环境,并且内置有电荷移动触媒材料,在不需要紫外光照射的情况下即可每天24小时运作,环境中的热能会令电荷移动触媒里的结晶震动,从而引致电荷移动,导致氧化和还原反应,能提供连续式的分解功能,可于一天之内有效控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难灭菌种的生长,继而令细菌绝迹,不会产生活性酸素、活性水素等有害的物质,另外还设置有具有强吸附能力的竹炭纤维,可有效加强其抗菌除臭的效果,而竹炭纤维分支的设计则可起到分流作用,并减少由于吸湿层的隔绝作用,从而使得该塑身束腹带能够起到有效且全面的抗菌除臭作用,可避免产后女性的伤口感染,加速产后恢复,且该塑身束腹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介质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示的是,一种可杀菌除臭的塑身束腹带,包括后背部1以及所述后背部1两端连接的腹部2和搭接部3,所述后背部1具有弹性,可以提供一定的弹力,避免过度地束紧造成血液循环不畅给身体造成其他伤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腹部2采用混纺层,所述腹部2和所述搭接部3上设置有配合使用的连接部件4,所述连接部件4是搭扣,所述腹部2的内侧设置有一夹层5,所述夹层5内设有一可分离的介质层6,所述介质层6包括吸湿层61、竹炭纤维层62和电荷移动触媒层63,所述竹炭纤维层62位于吸湿层61的下方,且所述竹炭纤维层62向吸湿层61延伸有复数个竹炭纤维分支64,所述电荷移动触媒层63则涂覆于竹炭纤维层62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荷移动触媒层62的厚度为0.9mm,实际生产中,该电荷移动触媒层62的厚度只要在0.8-1.3mm之间均可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金莲,未经杨金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4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造口袋腰带
- 下一篇:自锁定位的股骨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