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含盐露点形成的露点腐蚀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4785.1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8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程庆利;张卫华;陶彬;郎需庆;张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申传晓 |
地址: | 1007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露点 形成 腐蚀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含盐露点形成的露点腐蚀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储罐内原油会挥发出具有腐蚀性气H2S,HCl和通过呼吸阀进入罐内的水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这些气体会溶于因温差作用形成的露点之中,在油气空间区的金属表面上处形成酸性的露点,导致腐蚀电化学的发生。我国在沿海港口地区建设较多大型油储装置,使得原油储罐处于海洋环境之中。与陆地环境比较,海洋环境空气潮湿,空气中夹杂的大量盐类颗粒及氯化物很容易通过呼吸阀进入油气空间区,特别是NaCl、MgCl2等氯化物具有很强的吸湿性,极易在金属表面形成水膜,这层水膜实质上是一层含有溶解盐的电解液膜,含氯的电解液是引起局部点蚀主要原因之一,再溶入油气区各种气体成分,腐蚀速度可达0.1mm/a,加速罐体腐蚀,直到腐蚀穿孔为止在没有进行防腐工艺的海洋环境下的储罐,2~3年就会发生严重的腐蚀。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黄磷尾气中磷对锅炉材料的低温露点腐蚀试验方法及装置,其将材料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磷酸溶液中浸泡一定的时间来评价材料的露点腐蚀性能,用一般的液体腐蚀代替露点腐蚀,忽略了该环境下露点腐蚀是材料在磷酸薄液膜下的腐蚀这一本质。也有分别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气体为腐蚀介质,模拟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与水蒸气凝结成硫酸的硫酸露点腐蚀的装置。其不足之处在于是单纯的研究污染气体对水蒸气形成的露点腐蚀,腐蚀评价方法仅通过测试实验前后的重量变化来评价材料的的抗露点腐蚀性能,测试手段单一,且不能模拟含氯离子露点下的腐蚀,不符合高含盐量的海洋大气腐蚀气候。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含盐露点形成的露点腐蚀试验装置,以模拟形成含氯盐的露点,真实还原海洋环境下的露点腐蚀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种模拟含盐露点形成的露点腐蚀试验装置,其包括固定支架,其中,固定支架上设置有一测试腔体,测试腔体的外周设置冷凝腔,冷凝腔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冷凝腔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测试腔体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带有测试材料的电极,连接杆能在测试腔体内上下移动,调整电极在测试腔体内的位置;测试腔体的下端一侧设置有雾化器,雾化器与测试腔体相连通。
所述的露点腐蚀试验装置,其中,上述测试腔体的下端设置有冷凝水回收瓶,冷凝水回收瓶与测试腔体相连通。
所述的露点腐蚀试验装置,其中,上述雾化器与进水口之间的测试腔体上设置有用于导入测试气体的进气口,测试腔体的顶端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一导管与一尾气回收瓶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含盐露点形成的露点腐蚀试验装置,采用测试腔体、冷凝腔与雾化器的技术手段,在雾化器内放置对应液体,形成含有不同盐浓度相对高温的微小水滴,然后进入测试腔体内,再通过冷凝腔对测试腔体进行降温,从而使微小水滴附着在测试材料上,进而可以观察在揭露环境下对露点的腐蚀状况,通过改变雾化器内液体的成分可模拟研究不同盐介质引起的露点腐蚀,以模拟形成含氯盐的露点,真实还原海洋环境下的露点腐蚀情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性高,能实现腐蚀失重、电化学阻抗谱、电化学噪声等各种测试,拓展了其应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露点腐蚀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拟含盐露点形成的露点腐蚀试验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拟含盐露点形成的露点腐蚀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的,其包括固定支架,其中,固定支架上设置有一测试腔体1,测试腔体1的外周设置冷凝腔2,冷凝腔2底部设置有进水口3,冷凝腔2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4;测试腔体1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连接杆5,连接杆5一般采用绝缘杆的技术方式,连接杆5的下端设置有带有测试材料的电极6,连接杆5能在测试腔体1内上下移动,调整电极6在测试腔体1内的位置;测试腔体1的下端一侧设置有雾化器7,雾化器7与测试腔体1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上述测试腔体1的下端设置有冷凝水回收瓶8,冷凝水回收瓶8与测试腔体1相连通,用于回收测试腔体1内残余的水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4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