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的经皮穿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13771.8 | 申请日: | 2015-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0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 发明(设计)人: | 曾国华;包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好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沈相权 |
| 地址: | 51021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能 穿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器,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能的经皮穿刺器,用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特别是部分内窥镜手术中,常常需要行经皮穿刺手术。传统的穿刺风险较大。
中国专利201410292005.6,公开一种穿刺器,它主要适用于人体的腹腔镜手术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套管组件、密封组件、针组件和气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套管组件中还安装有压缩弹簧、支撑杆和定位销,压缩弹簧和支撑杆相互接触并设置在套管下盖和套管上盖之间,定位销与套管上盖连成一体并使套管上盖与套管下盖之间通过过盈配合;在套管上盖上分别开有长槽、卡口槽、定位槽、弹簧孔和支撑杆定位孔;密封下盖的下端还设置有与密封下盖连成一体的旋转卡扣,该旋转卡扣通过卡口槽和长槽与所述的定位槽相配合。此结构相对复杂,而且操作复杂,对手术带来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针对不同病人,可以选择不同长度、外径规格的穿刺鞘管,即使是同一病人,也可以根据治疗的需要,在术中改用不同外径、长度规格的穿刺鞘管,且穿刺器主体可以与前述任一规格的穿刺鞘管配接的一种高效能的经皮穿刺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高效能的经皮穿刺器,包括穿刺鞘管和主体,所述的穿刺鞘管的顶端设有外管座,所述的主体的底端设有主体接头,所述的外管座与主体接头通过锁母相固定调节,所述的主体的顶端设有直通管,所述的直通管的上部设有与直通管相配接的密封帽,所述的主体的外侧壁设有与主体相连通的侧向引流管,所述的侧向引流管中设有纵向开孔,所述的侧向引流管外套有调节圈,所述的穿刺鞘管的外壁设有刻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体接头的底端伸入至外管座中,所述的主体接头与锁母通过固定螺母相锁紧。
穿刺鞘管为有效穿刺插入段,有多种长度、外径可选,其外壁标有刻度。穿刺鞘管匹配对应的闭孔器(如图2所示),该闭孔器中置导引丝通道。穿刺器主体由直通管和侧向引流管组成,可以与前述任一规格的穿刺鞘管配接。直通管套接密封帽,可插入适配的内窥镜。侧向引流管一端接于直通管侧壁,且与直通管贯通;另一端可连接引流管自动引流,也可以连接收集瓶、负压吸引器,从而提高吸引效率。侧向引流管有一纵向开孔,另有一调节圈。纵向开孔及调节圈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运用,用于调节负压吸力的大小。
所述穿刺鞘管为有效穿刺插入段,有多种长度、外径规格可选。其长度为110mm、145mm,其外径为Fr12、Fr14、Fr16、Fr18。且有对应的闭孔器与之匹配。针对不同病人,可以选择适合的穿刺鞘管,即使是同一病人,也可以根据治疗的需要,在术中改用不同长度、外径规格的穿刺鞘管,且穿刺器主体可以与全部规格的穿刺鞘管配接。
如果临床需要,将本实用新型与内窥镜联合应用,可以提升内镜视野的清晰度,降低灌注压力,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器械损耗,高效地开展边治疗、边可控吸引的工作模式,有助于开创内窥镜下的特色手术治疗项目。
工作原理:在前述内窥镜手术中,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先选择合适长度、外径的穿刺鞘管,插入对应的闭孔器(如图2所示),旋紧组成备用的穿刺套件。在B超或移动式C形臂X光机定位引导下,18G穿刺针准确穿入目标位置,退出针芯,置入导引丝,退出穿刺针鞘管。导引丝穿入备用的穿刺套件,在导引丝导引下,依据穿刺鞘管外壁的刻度,安全、准确地穿入目标位置。退出闭孔器,将穿刺器主体与穿刺鞘管对接旋紧。所述侧向引流管一端连接收集瓶、负压吸引器,调试调节圈,及纵向开孔,测试、调节吸引压力的大小。
完成上述步骤后,将内窥镜经直通管端口的密封帽插入本实用新型,打开内窥镜进水阀,开放调节圈,或纵向开孔,进镜至目标位置,进行观察或对症治疗。视手术需要,部分闭合调节圈,或纵向开孔,可获得较小的负压吸引力,用于吸附较小的组织碎屑及浑浊的灌注液体,提升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减轻灌注压力。也可视需要完全闭合调节圈,或纵向开孔,可获得较大的负压吸引力,用于吸附较大的组织碎屑及浑浊的灌注液体。此时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内镜视野的清晰度,降低灌注压力,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器械损耗,高效地开展边治疗、边可控吸引的工作模式,有助于开创内窥镜下的特色手术治疗项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好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好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37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长螺纹型金属骨针
- 下一篇:一种连续取材半自动穿刺活检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