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灌浆自动记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2839.0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0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立维;邢占清;符平;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宋元松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浆 自动 记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灌浆施工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灌浆自动记录仪。
背景技术
水泥灌浆是水工建筑物地基加固和防渗处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其属隐蔽工程特点,造成施工质量和效果很难进行有效的检验。只能借助于分析检查孔资料和分析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数据来进行评价,因此在灌浆过程中采用记录仪自动采集各种灌浆施工参数越来越普遍。
目前的灌浆记录仪主要为第三代灌浆记录仪,可对灌浆压力、流量、比重及抬动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但在目前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灌浆压力监测对指导灌浆工艺、分析灌浆效果、确保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常用的压力传感器一般较为简单,施工现场自行安装油杯等设备对灌浆管路中的压力进行传递,对初始压力的校核相对粗糙,在监测过程中容易造成一定的误差。
(二)常用的密度监测设备主要有核子密度计、质量流量计及差压式密度传感器等。差压式密度传感器使用相对普遍,但差压式密度传感器只能适用与静止液体和流速相对稳定的液体,对于流速的影响和水泥浆液析水沉淀特点的考虑较少,容易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
(三)目前灌浆自动记录仪基本采用通过“一拖二”、“一拖四”或“一拖八”型式的主机连接传感器,接线相对复杂,限制了一台主机对多个灌浆孔位进行监测的能力,增加了现场灌浆自动记录仪的使用数量,增加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灌浆自动记录仪,能准确记录灌浆压力、灌浆流量、浆液比重以及抬动情况,对灌浆质量和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灌浆自动记录仪,其包括比重监测设备、位移计、压力传感器、电磁流量计、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数据接收设备以及PC机。
其中,比重监测设备安装在搅拌机和灌浆泵之间的管路上,压力传感器、电磁流量计安装在灌浆回浆管路上,位移计安装在灌浆孔的抬动监测位置;比重监测设备与一台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通过数据线连接,位移计、压力传感器、电磁流量计与另一台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通过数据线连接;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将采集数据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数据接收设备与PC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灌浆自动记录仪还包括打印机、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PC机连接,在灌浆过程中,若出现误操作、浆液比重变化大等故障及施工问题,报警装置会自动启动,提醒施工监督人员;打印机与PC机连接,灌浆自动记录仪完成数据采集后,可根据用户需要打印输出各种灌浆资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力传感器采用膜片式结构,压力传感器通过卡盘连接在灌浆回浆管路上,减少监测过程产生的误差,提高监测的准确性。
所述比重监测设备通过采集灌浆过程中泵前压力、流量及压差等数据,通过模糊统计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准确的浆液比重及流量参数;施工现场可根据PC机的配置情况进行适当扩展,实现“一拖十二”、“一拖十六”等的扩容;PC机上安装的应用程序,可实现多个灌浆孔位数据的同时采集,具有比重监测设备数据处理、灌浆数据实时显示、灌浆资料整理与输出等多项功能。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浆自动记录仪,其结构合理,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的自动化处理软件生成各种用表,操作简单快捷,能准确记录灌浆压力、灌浆流量、浆液比重以及抬动情况,对灌浆质量和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示意图;
其中:
1.搅拌机;2.比重监测设备;3.灌浆泵;4.位移计;5.压力传感器;6.电磁流量计;7.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8.数据接收设备;9.PC机;10.打印机;11.报警装置;12.灌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灌浆自动记录仪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示意图;其包括比重监测设备2、位移计3、压力传感器5、电磁流量计6、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7、数据接收设备8、PC机9、打印机10以及报警装置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28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杀菌剂硅噻菌胺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气动打孔组合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