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灵芝孢子粉的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2075.5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8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晔;刘国辉;张俏霞;金高平;黄样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91/04 | 分类号: | A01D9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3400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荣华山产***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灵芝 孢子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灵芝孢子粉收集器,涉及段木灵芝孢子粉的生产和不落地收集的装置。
背景技术
灵芝自古以来在民间就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倍受国人青睐。灵芝孢子粉是灵芝的生殖细胞,富含多糖、三萜类、氨基酸、微量无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治疗心血管疾病、改善神经衰弱、抑制肿瘤等多种功效。灵芝孢子粉是灵芝成熟后生长于灵芝子实体菌管中,单个孢子很小,8—10个微米,在显微镜下呈瓜子型态,无数个孢子集中起来,呈棕色粉末状称“孢子粉”,九十年代后灵芝孢子粉药用价值被人们认识,孢子粉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出口型企业,现有的方式用整片垫地膜、单体套无纺布布袋进行收集,垫地膜收集孢子粉无法达到市场要求,泥沙超标等问题存在,无纺布布袋轻、软,附着力大,孢子粉难分离,影响了孢子粉收集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现有灵芝孢子粉的生产和收集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灵芝孢子粉的收集器,以提高孢子粉的质量和收集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灵芝孢子粉的收集器,其技术要点在于,它是由管状支撑架、收集垫、透气的覆盖层构成,管状支撑架的直径大于灵芝子实体,收集垫的直径等于管状支撑架的内径,收集垫固定于灵芝子实体柄部,透气的覆盖层固定于管状支撑架的上表面。
由于管状支撑架具有一定的强度不影响灵芝子实体的生长,同时由于其与地面并不是封闭固定,使空气得以通过间隙和透气的覆盖层之间形成流通,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不影响灵芝子实体生长的情况下对孢子粉进行完全收集。
本实用新型可具体设计为收集垫与管状支撑架内壁为间隙配合,这是为了保证收集器内空气流动顺畅。
收集垫中部有与灵芝子实体柄相配合的固定孔。由于自然生长的灵芝子实体柄并不是均匀大小,只要固定孔大小合适是可以卡在灵芝子实体柄上,从而达到固定收集垫的目的。
固定孔与灵芝子实体的柄之间为过盈配合。过盈配合是为了收集垫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不滑落。
管状支撑架、收集垫由硬纸皮制成。用硬纸皮制作现场操作性强。
管状支撑架、收集垫由硬质塑料制成。强度好,能重复使用。
收集垫由两个半圆形拼合而成。这样收集垫可以从外面包裹着灵芝子实体的柄,卡合牢固。
透气的覆盖层可用纸或无纺布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孢子粉收集产量高,纯度高,不含塑化剂,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1管状支撑架2收集垫21固定孔3透气的覆盖层4灵芝子实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视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灵芝孢子粉的收集器,它是由管状支撑架1、收集垫2、透气的覆盖层3构成,管状支撑架1的直径大于灵芝子实体,收集垫2的直径等于管状支撑架1的内径,最好收集垫2与管状支撑架1内壁为间隙配合,这能保证收集器内空气流动顺畅。收集垫2中部有与灵芝子实体柄相配合的固定孔21,能将收集垫2固定于灵芝子实体柄部,固定孔21与灵芝子实体的柄之间为过盈配合,以便于承受收集垫的重力,收集垫2由两个半圆形拼合而成。透气的覆盖层3固定于管状支撑架1的上表面。管状支撑架1、收集垫2由硬纸皮或硬质塑料制成。
一种利用上述的灵芝孢子粉的收集器生产及不落地收集灵芝孢子粉的方法,
1灵芝孢子粉生产:
1.1原料锯断:收集杂木,原木锯成28±3cm长度备用;
1.2,菌袋制作:采购直径*长度为28cm*42cm、32cm*42cm和36cm*42cm,5丝厚的聚丙烯耐高压筒袋,选取大小合适锯好的段木放入菌袋,尽量装实,扎好袋口;
1.3、灭菌:菌袋整齐地码在灭菌灶上,常压灭菌36小时;
1.4,接种发菌:待灭菌后菌棒温度降至30℃左右,将菌棒移入接种室内接种,接种后的菌棒进行加温发菌培养,发菌室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50—60%;
1.5,整地作畦:年前就预先将芝田深翻晒白,翻土前先撒下100~150kg石灰消毒,并排干积水。灵芝菌筒下地前10天,就必须按规格(1.5m×2行/棚,畦高40~50cm)整理成畦,并安排平顶棚和竹拱棚的搭盖;
1.6,培育管理:分畦盖上尼龙布罩,罩内温度控制在20-31℃,相对湿度80%-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20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