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汽车空调管路消音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11104.6 | 申请日: | 2015-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3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陶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项磊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汽车空调 管路 消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特别是一种新型汽车空调管路消音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用户对于汽车驾乘舒适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整车NVH(即NOISE、VIBRATION、HARSHNESS)表现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关注,为满足舒适型驾驶的需求,要求汽车零部件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较低汽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问题,其中开空调后的汽车噪音问题也较为突出,而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空调系统压缩机产生的噪音以及压力脉动不能很有效的解决,不得不考虑在空调管路上增加消音器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空调管路消音器,降低压缩机通过管路传递的排气噪音及排气压力脉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新型汽车空调管路消音器,包括消音器本体和固定在所述消音器本体上的管路,所述管路包括分别从两侧伸入所述消音器本体内腔中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管路伸入消音器本体中的部分在侧壁上分布有若干小孔。
所述进气管的管口与所述出气管的管口彼此错开。
所述消音器本体内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管路的横截面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经管路小孔壁的气流产生的摩擦力将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掉。同时由于所述汽车空调管路消音器中两根进出管路不同心,且管路截面积和腔体截面积发生变化使得气流产生膨胀相互反射相互抵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应用方便可有效衰减噪声的传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的标记为:
1、进气管;2、消音器本体;3、出气管;4、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空调管路消音器,包括消音器本体2和固定在消音器本体2上的管路。管路包括进气管1和出气管3。
所述管路都是通管,管路伸入消音器本体2内腔的部分在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小孔4。管路的径向尺寸和空调系统管路径向尺寸保持一致,管路的轴向尺寸、小孔4之间的间距及小孔4径向尺寸需要根据实际车型问题表现及管路加工工艺进行匹配调整。
消音器本体2是腔体结构,消音器本体2两侧各开有一个的圆孔,用来固定进气管1和出气管3。两个圆孔不同心,一侧圆孔在另一侧的投影与该侧的圆孔相对于该侧面的中心对称。圆孔与消音器本体2中线之间的偏心距离、消音器本体2的径向和轴向尺寸需要根据实际车型问题表现及整车布置情况进行匹配调整。
进气管1和出气管3相互平行,保证二者伸入消音器本体2内腔的管口彼此错开,使声音不能从进气管1直接传到出气管3。消音器本体2内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管路的横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气流从进气管1流入,进入消音器本体2,再经过出气管3流出。气流由进气管1进入消音器本体2内腔后,由于横截面积突然变化引起声阻抗变化。由于声阻抗发生变化,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去,使得向前传播的声波与反射波之间产生180°的相位差,相互干涉,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同时所述的进气管1和消音器管路2上有许多小孔4,气流除了在直管道中流动外还从这些小孔4流进流出。声波进入小孔4孔径时,由于振动产生的摩擦阻尼又使一部分声能转变为热能而耗散掉,从而达到消音的目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11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