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和风电场的变电站建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1030.6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0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蒋克勇;叶筱;杜国庆;杨静静;吴昊;帅文清;翟朝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5/04 | 分类号: | E04H5/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张祥骞;奚华保 |
地址: | 2306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站 和风 电场 变电站 建筑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和风电场的变电站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光伏电站的结构设计中,设计规划需达到GB50797-2012《光伏发电设计规范》和GB50229-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其中GB50797-2012《光伏发电设计规范》第14.5.8条讲到:光伏发电站内建(构)筑物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设室内消火栓;耐火等级为三级且建筑体积小于3000m3的丁类建筑物和建筑体积不超过5000m3的戊类建筑物。GB50229-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第11.5.1条中讲到,变电站的规划和设计,应同时设计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水源应有可靠的保证。注:变电站内建筑物满足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体积不超过3000m3,且火灾危险性为戊类时,可不设消防给水。
基于以上两条规范可知,变电站内建筑体积达到3000m3时,需要设置单独的消防给水系统。但是现有运作中,光伏电站和风电场的变电站(升压站)均为用户站,对控制工程造价要求较高,因此如何从技术角度考虑设计建筑物,使其体积如何既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又不超过3000m3,继而不设置单独的消防给水系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变电站结构无法符合实际需求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和风电场的变电站建筑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和风电场的变电站建筑结构,包括散水坡和矗立安装在散水坡上的侧面填充墙,侧面填充墙的数量为2个,散水坡上矗立安装有前填充墙和后填充墙且前填充墙和后填充墙两者呈镜像对应,2个侧面填充墙均分别与前填充墙和后填充墙垂直相接,前填充墙的高度为4.5米,后填充墙的高度为5米,前填充墙和后填充墙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米,2个侧面填充墙之间的垂直距离为60米,前填充墙上部安装有前屋面梁,后填充墙上部安装有后屋面梁,前屋面梁的底部和后屋面梁的底部之间安装有屋面板。
所述的前填充墙上开有前窗,前窗上方位于前填充墙上安装有前圈梁,后填充墙开有后窗,后窗上方位于后填充墙上安装有后圈梁。
所述的前填充墙、后填充墙、侧面填充墙、前屋面梁和后屋面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所述的前填充墙、后填充墙和侧面填充墙均为塑料建筑模板,前屋面梁和后屋面梁均为钢架。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和风电场的变电站建筑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满足变电站建筑需要的同时,减少了变电站建筑尺寸,减少了工程造价。本实用新型通过填充墙、屋面梁和屋面板的技术组合设计,在建筑物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倒梁设计屋面得到的建筑物消防体积较小,有助于控制建筑物体积小于3000m3,无需设置单独的消防给水系统,降低了工程造价。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大范围推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散水坡、2-前填充墙、3-后填充墙、4-侧面填充墙、5-后屋面梁、6-屋面板、7-前窗、8-前圈梁、9-后窗、10-后圈梁、11-前屋面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和风电场的变电站建筑结构,包括散水坡1和矗立安装在散水坡1上的侧面填充墙4,侧面填充墙4的数量为2个,侧面填充墙4用于和前填充墙2和后填充墙3相配合,形成封闭结构。散水坡1上矗立安装有前填充墙2和后填充墙3且前填充墙2和后填充墙3两者呈镜像对应,即前填充墙2和后填充墙3相对应。2个侧面填充墙4均分别与前填充墙2和后填充墙3垂直相接,前填充墙2、后填充墙3、侧面填充墙4、前屋面梁11和后屋面梁5可以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填充墙4与前填充墙2和后填充墙3的相接处通过水泥砌上即可,能够进行重复再现;前填充墙2、后填充墙3和侧面填充墙4也可以均为塑料建筑模板,前屋面梁11和后屋面梁5可以均为钢架,通过塑料建筑模板和钢架的组合安装,实现快速搭建和重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1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立柱无避让立体停车库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复合板材舞台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