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安瓿瓶开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09887.4 | 申请日: | 2015-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7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邓开琴;任艳蕊;李芬;李昕;郑丽华;张琼;张龙;王莉;陈海燕;彭露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开琴 |
| 主分类号: | B67B7/92 | 分类号: | B67B7/92 |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技经专利事务所 42219 | 代理人: | 韩志刚 |
| 地址: | 434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安瓿 开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医用安瓿瓶开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大医院临床上用于患者治疗或者是抢救的药物针剂有大部分是用玻璃安瓿瓶储存的。如:肾上腺素、西地兰、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C注射液等等,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护理操作中遵医嘱的情况下配置药液时,将安瓿瓶盖掰开才能用注射器抽吸安瓿瓶内的药液,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有如下的缺陷:
1、医护人员用砂轮划开玻璃安瓿的瓶颈处有许多细小的玻璃碎片残留在操作者的手指上极易引起灼伤皮肤,大的玻璃碎片严重导致划伤皮肤出血发生院内感染;
2、细小的玻璃碎片残留在皮肤上不易察觉,没有及时清除手指上的残留细小碎片而引起感染;
3、大的璃碎片或者是小的玻璃碎片都极易掉到已经掰开的安瓿瓶内引起药液的污染、浪费还有再一次的皮肤损伤、污染和经济损失增大了院内感染的感染率;
4、玻璃碎片极易掉在地面上划伤医护人员和其他人员的足肤带来纠纷、投诉有明显的安全隐患影响院内环境满意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推把轴、防滑条、砂轮连接轴、连接轴弹簧及切割砂轮,来开启安瓿瓶的医用安瓿瓶开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医用安瓿瓶开瓶装置,包括推把、推杆轴、顶杆、壳体、防滑条、按钮、推把弹簧、切割砂轮、砂轮连接轴和连接轴弹簧,所述装置在壳体的顶部装有推杆轴,推杆轴的外部装有推杆弹簧,推杆轴的上端装有推把,推杆轴伸入壳体内空间端装有顶杆,壳体的下部装有防滑条,在壳体对称端的防滑条上装有按钮,按钮与穿过防滑条的砂轮连接轴相连接,砂轮连接轴的外部装有连接轴弹簧,砂轮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壳体与切割砂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
1、使用该装置时医护人员不需要直接接触安瓿帽瓶颈处,减少了安瓿玻璃碎屑掉入药液瓶内引起的污染,减少玻璃碎屑对皮肤的划伤或灼伤而带来的院内感染和医护矛盾;
2、防止碎屑掉在地面引起环境污染和对医护人员及对其他人的足部的隐形伤害,达到了院内感染的要求;
3、该装置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成本低、满意度提高,院内感染率下降、自我防护意识提高;
4、该装置还根据临床药液安瓿的大小可以设置相同型号的医用安瓿开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医用安瓿瓶开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医用安瓿瓶开瓶装置使用示意图;
图3、医用安瓿瓶开瓶装置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医用安瓿瓶开瓶装置使用时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使用前,用活力碘棉签将安瓿瓶7的瓶颈凹槽处消毒,将消毒后的安瓿瓶7套入壳体4内,使安瓿瓶7的瓶顶与装在推把轴2端部的顶杆3相接触,按下装在防滑条5上的按钮6,使装在砂轮连接轴10端部的切割砂轮9与消过毒的安瓿瓶7凹槽处紧密接触,此时装在砂轮连接轴10外部的连接轴弹簧11受到挤压,向相反的方向分别旋转手中的壳体4和安瓿瓶7,旋转2-3圈后,用手轻轻的向下扳动壳体4,即可起开安瓿瓶7,将装有药液部分的安瓿瓶7放好备用,松开按钮6此时砂轮连接轴10,在连接轴弹簧11弹力的作用下,带动切割砂轮9回到初始位置,向下推动把手1,使装在推杆轴2端部的顶杆3将安瓿瓶帽推出壳体4,松开把手1,此时推杆轴2在推杆弹簧8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推杆3退回原位,操作完成后,可进行下一个安瓿瓶7的开启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开琴,未经邓开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98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转轴铣键槽用双V型块工装
- 下一篇:一种螺钉扳拧槽加工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