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菌式扩音口罩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09507.7 | 申请日: | 2015-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1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殷亚亚;王宇;魏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菌式 扩音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口罩,具体涉及一种能在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达到防菌、扩音目的的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必备的辅助用具,在各科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一般医护人员使用的为一次性口罩,起到防菌、隔离的作用,使用完毕后进行丢弃。
在医院的一些科室中,例如放射科治疗科,由于大型CT扫描器械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分贝比较大,因此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就需要彼此特别注意,需要以较大的声音才能理解相互谈话的内容。而这些科室医护人员工作量大,人流量多,环境吵闹,工作节奏快,在医护人员戴上口罩后,说话受到影响,和患者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
然而患者多、人流量大的情况下,各种病菌也容易通过空气传染,为了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又不能摘下口罩与患者沟通,这就使医护人员不得不在整个工作时间内耗费许多精力在沟通问题上,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菌式扩音口罩,该口罩兼具防菌和扩音的双重功能,有利于在高分贝噪音环境下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顺利沟通。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菌式扩音口罩,包括外罩面和环带,所述的外罩面呈凸起状,外罩面的边缘固结在一个环形且软质的外圈上,在外罩面内部可拆卸地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上设置有扩音电路板;当口罩扣在面部时,外罩面将口鼻罩在其中,且外圈紧贴在面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罩面内部边缘处对称设置有侧帘,侧帘的一边固定在外圈上;在侧帘的中部设置有软袋,所述的过滤器两侧对称设置有翼片,通过翼片和软袋将过滤器固定在口罩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罩面的中下部靠近外圈的位置对称开设有接口,所述的环带的两端固定在接口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器包括呈螺旋状设置的通道,通道的一个端部位于整个过滤器的中心处,另一个端部在过滤器的最外圈上;通道靠近外罩面的一侧上均匀开设有通孔并在通孔上设置有第三过滤层;在过滤器的中心处远离外罩面的一侧开设有呼吸孔并在呼吸孔上覆盖有第一过滤层。
进一步地,在过滤器的通道内部间隔分布有第二过滤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扩音电路板集成在过滤器的底部,扩音电路板与外罩面底部之间留有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扩音电路板上集成有麦克风、扩音电路、扬声器以及电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兼具普通口罩与扩音器两种功能,在口罩发挥自身功能的基础上,辅助医护人员扩大沟通音量,省时省力;
2.设计了高效的扩音电路结构,有效扩散声音,达到方便沟通的目的;
3.针对于易感染的工作环境,设置了螺旋式过滤结构,能以多层过滤的方式,滤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以保证医护人员工作安全;
4.可更换式结构,使口罩内部扩音部分可以反复使用,仅需更换外层护套,增强了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4为扩音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标号代表:1—外圈,2—侧帘,3—软袋,4—翼片,5—接口,6—环带,7—空腔,8—第一过滤层,9—扩音电路板,10—第二过滤层,11—通道,12—第三过滤层,13—外罩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CT室等噪音比较大、人流多的科室中,医护人员使用口罩时首先需要考虑口罩的防菌问题,其次能否在其上设置扩音功能,使医护人员在高噪音条件下能更加省力地沟通。针对这些问题,发明人提出了一种防菌式扩音口罩,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种防菌式扩音口罩,包括外罩面13和环带6,所述的外罩面13呈凸起状,外罩面13的边缘固结在一个环形且软质的外圈1上,在外罩面13内部可拆卸地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上设置有扩音电路板9;当口罩扣在面部时,外罩面13将口鼻罩在其中,且外圈1紧贴在面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95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