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凸轮轴自动装卸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6999.4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8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魏晓林;罗朝金;彭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西菱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4 | 分类号: | B23Q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轮轴 自动 装卸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卸料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凸轮轴自动装卸料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凸轮轴生产采用人工装配方式,无论设备一字排布还是U型排布,均由人工将待加工零件由零件加上取出向机床安装,加工完毕后再从机床上取下,放在成品加上,一般为1人1机或1人两机操作,每台(或两台设备)需要1人值守,劳动强度大。
特别是在一字排布的装备上需要来回走动劳动强度大,为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需要对凸轮轴生产中的上下料机构进行改善,实现自动装卸料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凸轮轴自动装卸料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凸轮轴自动装卸料系统,包括三个机床、给料机构、成品收集机构、自动装卸料机构和连接锁紧定位机构,三个所述机床呈U型放置,所述自动装卸料机构设置在三个所述机床组成的U型结构的中心位置,所述给料机构和所述成品收集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机床组成的U型结构的开口位置,所述机床、所述给料机构、所述成品收集机构和所述自动装卸料机构均通过所述连接锁紧定位机构固定位置。
具体地,所述自动装卸料机构为360°全方位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的拾取臂可沿其中轴线360°转动,所述机床、所述给料机构和所述成品收集机构与所述机械手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机械手的拾取臂的长度。
具体地,所述给料机构为双层料架结构,所述给料机构内设置有空料架移出机构,所述成品收集机构包括料架和链轮传动机构,所述料架通过链轮传动机构在所述成品收集机构所在的位置与存放箱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凸轮轴自动装卸料系统通过自动装卸料机构依次将物料在给力机构、机床和成品收集机构之间移动,使可以自动完成装卸料流程,减少了一人一机的值守操作,将人工装卸料改为自动装卸料,实现装卸料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凸轮轴自动装卸料系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凸轮轴自动装卸料系统,包括三个机床3、给料机构1、成品收集机构2、自动装卸料机构4和连接锁紧定位机构5,三个机床3呈U型放置,自动装卸料机构4设置在三个机床3组成的U型结构的中心位置,给料机构1和成品收集机构2均设置在机床3组成的U型结构的开口位置,机床3、给料机构1、成品收集机构2和自动装卸料机构4均通过连接锁紧定位机构5固定位置,自动装卸料机构4为360°全方位机械手,机械手的拾取臂41可沿其中轴线360°转动,机床3、给料机构1和成品收集机构2与机械手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机械手的拾取臂41的长度,给料机构1为双层料架结构,给料机构1内设置有空料架移出机构,成品收集机构2包括料架和链轮传动机构,料架通过链轮传动机构在成品收集机构2所在的位置与存放箱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凸轮轴自动装卸料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自动装卸料机构4的拾取臂41从给料机构1中拾取零件,在采用机械手的抓取和移动后将零件装在第一台机床3上,重复动作再次拾取零件装在第二台机床3上,然后再拾取零件向第三台机床3装料;在第一台机器加工完毕后从机床3上取下零件,将零件放置在成品收集机构2上,对第二胎机床3和第三台机床3重复上述动作,进行自动装卸料。
给料机构1有独自的空料架移除机构,自动给料,成品收集机构2自带自动成品收储,自动装卸料机构4由计算机控制完成自动装卸料,由于给料机构1自动给料、成品收集机构2自动收储故该系统能够完成无人值守的自动装卸料。
给料机构1在上层零件拾取完毕后,机械手将其移开,开始拾取下层零件,实现不间断连续给料;自动装卸料机构4通过360度旋转和伸缩臂的伸缩拾取和安装零件,上述动作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成品零件由机械手从机床3上取下后放置在成品收集机构2的料架上,在零件架装满后,链轮机构转动将零件架送至存放箱。实现无人值守、自动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西菱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西菱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69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坡口机的底座
- 下一篇:架杆自动钻孔机杆分料抓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