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昼间灯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6497.1 | 申请日: | 2015-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3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礼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昼间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昼间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昼间灯控制系统包含有近光灯控制处理、远光灯控制处理和前雾灯控制处理等,它们都是功率很大的电气元件,控制电流冲击大,方向电压高,传统的控制方式,对整车电源干扰大,控制继电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昼间灯控制系统,信号发生器能够实现昼间灯与小灯、远光灯、近光灯及前雾灯之间的逻辑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昼间灯控制系统,包括:指令产生器和信号发生器,所述指令产生器包括串联的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信号发生器包括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的震荡电路和输出电路,输出电路驱动昼间灯的亮灭。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一24V车辆电源输入端,所述24V车辆电源输入端同时接二极管D2的正极和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负极;
二极管D2的负极及电阻R1的一端,另一端同时接极性电容C1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及稳压芯片的输入端;
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正极同时接数字地和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同时接极性电容C1的负极、电容C3的另一端及模拟地;
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出端为所述控制电路供电,并且输出端与模拟地之间并联接有电容C4、极性电容C2及电容C5,其中极性电容C2的正极及稳压芯片的输出端,极性电容C2的负极接模拟地。
瞬态抑制二极管D1,用来吸收电源电压的突波干扰,防止电源异常变动,对控制器内部的破坏。电阻R1、电容C1、极性电容C2、电容C3及电容C4用于吸收尖峰脉冲,保持电压稳定,配合稳压芯片的使用,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能够稳定到一个良好的水平上,保证控制电路的良好运行。
所述震荡电路包括分别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小灯震荡电路、远光灯震荡电路、近光灯震荡电路及前雾灯震荡电路。
所述小灯震荡电路、远光灯震荡电路、近光灯震荡电路及前雾灯震荡电路的电路相同,都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一二极管,三者并联后的一端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同时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三者并联后的另一端接模拟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小灯、远光灯、近光灯或前雾灯。
所述输出电路包括电阻R12,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模拟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并联的继电器二极管D3。
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接24V车辆电源,继电器的控制线圈并联在二极管D3的两端,继电器的动触头接昼间灯。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及与控制芯片连接的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所述控制芯片采用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指令产生器产生指令,信号发生器能够实现昼间灯与小灯,远光灯,近光灯,前雾灯之间的逻辑控制。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片机控制,通过读取单片机的输入管脚状态,依照设定的工作方式,使用软启动方式,控制昼间灯的亮灭,预防电磁冲击和反向电压干扰,昼间灯间歇时间的大小由单片机精确给定,并可以通过单片机的输入管脚状态,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良好的解决了目前昼间灯控制器的低寿命,可靠性差的缺点,提高了昼间灯控制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降低了外部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昼间灯控制系统,包括:指令产生器和信号发生器,指令产生器包括串联的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信号发生器包括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的震荡电路和输出电路,输出电路驱动昼间灯的亮灭。
电源电路包括一24V车辆电源输入端,24V车辆电源输入端同时接二极管D2的正极和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及电阻R1的一端,另一端同时接极性电容C1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及稳压芯片的输入端;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正极同时接数字地和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同时接极性电容C1的负极、电容C3的另一端及模拟地;稳压芯片的输出端为控制电路供电,并且输出端与模拟地之间并联接有电容C4、极性电容C2及电容C5,其中极性电容C2的正极及稳压芯片的输出端,极性电容C2的负极接模拟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64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日志监控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照明模块的移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