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髓穿刺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04722.8 | 申请日: | 2015-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9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木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4007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骨髓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骨髓穿刺针。
背景技术
骨髓穿刺术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现有技术的骨髓穿刺针大多为圆柱针状结构,由于穿刺针很细,使用时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骨髓穿刺针,能辅助医生精准的进行骨髓穿刺,尤其适用于资历较浅的医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骨髓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旋转手柄、穿刺内针、真空收集袋、调压吸附球、调压夹、活动环、三根支撑臂、三个皮肤吸盘、放大镜、连接杆、万向节及滑动轴承;所述的旋转手柄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穿刺针本体的上端,所述的旋转手柄的外侧边缘处向上凸起,形成托盘状结构;所述的穿刺内针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穿刺针本体内,所述的穿刺针本体及穿刺内针的下端呈针尖状;所述的真空收集袋通过所述的调压吸附球连接在所述的穿刺内针的上端,所述的穿刺内针、真空收集袋及调压吸附球连通,所述的旋转手柄撑托在所述的真空收集袋的底部,所述的调压夹夹在所述的调压吸附球上,所述的调压夹及调压吸附球位于所述的旋转手柄的上方;所述的活动环同轴套置在所述的穿刺针本体上,所述的滑动轴承设置在所述的活动环与所述的穿刺针本体之间,所述的活动环通过所述的滑动轴承沿所述的穿刺针本体的轴向移动;所述的三根支撑臂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活动环的外壁上,所述的三根支撑臂的另一端分别向下弯折并与所述的三个皮肤吸盘对应连接,使所述的三个皮肤吸盘均分布在所述的穿刺针本体的周围,所述的旋转手柄的半径大于所述的皮肤吸盘与所述的穿刺针本体之间的距离;所述的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活动环的外壁上,位于两根所述的支撑臂之间,所述的放大镜通过所述的万向节连接在所述的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的放大镜通过所述的万向节在所述的穿刺针本体的下部一侧转动。
上述的骨髓穿刺针,其中,所述的旋转手柄上设有防滑层,位于所述的旋转手柄的外侧凸起处,所述的防滑层与所述的旋转手柄为一体结构。
上述的骨髓穿刺针,其中,所述的穿刺针本体上设有限位环,位于所述的旋转手柄的下方。
上述的骨髓穿刺针,其中,所述的穿刺针本体的底部同轴设有针尖套,所述的针尖套与所述的穿刺针本体活动套接。
上述的骨髓穿刺针,其中,所述的旋转手柄上设有镂空部,位于所述的穿刺针本体的外侧,所述的镂空部呈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先固定后入针的方式进行骨髓穿刺,穿刺的同时能通过放大镜时时观察,使穿刺部位精准,提高医生工作效率,降低患者痛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骨髓穿刺针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骨髓穿刺针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骨髓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1、旋转手柄2、穿刺内针3、真空收集袋4、调压吸附球5、调压夹6、活动环7、三根支撑臂8、三个皮肤吸盘9、放大镜10、连接杆11、万向节12及滑动轴承13;所述的旋转手柄2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穿刺针本体1的上端,所述的旋转手柄2的外侧边缘处向上凸起,形成托盘状结构;所述的穿刺内针3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穿刺针本体1内,所述的穿刺针本体1及穿刺内针3的下端呈针尖状;所述的真空收集袋4通过所述的调压吸附球5连接在所述的穿刺内针3的上端,所述的穿刺内针3、真空收集袋4及调压吸附球5连通,所述的旋转手柄2撑托在所述的真空收集袋4的底部,所述的调压夹6夹在所述的调压吸附球5上,所述的调压夹6及调压吸附球5位于所述的旋转手柄2的上方;所述的活动环7同轴套置在所述的穿刺针本体1上,所述的滑动轴承13设置在所述的活动环7与所述的穿刺针本体1之间,所述的活动环7通过所述的滑动轴承13沿所述的穿刺针本体1的轴向移动;所述的三根支撑臂8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活动环7的外壁上,所述的三根支撑臂8的另一端分别向下弯折并与所述的三个皮肤吸盘9对应连接,使所述的三个皮肤吸盘9均分布在所述的穿刺针本体1的周围,所述的旋转手柄2的半径大于所述的皮肤吸盘9与所述的穿刺针本体1之间的距离;所述的连接杆1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活动环7的外壁上,位于两根所述的支撑臂8之间,所述的放大镜10通过所述的万向节12连接在所述的连接杆11的另一端,所述的放大镜10通过所述的万向节12在所述的穿刺针本体1的下部一侧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木斯大学,未经佳木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47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