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泥石流沟治理的拦挡坝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4075.0 | 申请日: | 2015-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7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峰;赵继勇;陈海坤;雷有栋;金健;王明;向贤镜;韩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2 | 分类号: | E02B7/02;E02B8/0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李余江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石流 治理 拦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泥石流沟治理的拦挡坝结构。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中,工程区域内往往分布各种不同地质特性的冲沟。一些冲沟由于覆盖层较为深厚、植被较少,集雨面积较大,汛期暴雨时有可能发生泥石流,严重威胁下游公路桥梁、村镇或者附近电站建筑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的针对泥石流沟的危害,提供一种泥石流沟治理的拦挡坝结构,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泥石流沟治理的拦挡坝结构,它是在重力式拦挡坝坝体的顶部开设泥石流排导槽,坝体中部布设排水孔。泥石流拦挡坝坝体结构断面形式由稳定计算确定。其中,泥石流排导槽形状为倒梯形,两边坡度1:1,排导槽尺寸由水力学计算确定。坝体中部排水孔断面可为城门洞形、圆形、方形等,具体尺寸由水力学计算确定。泥石流排导槽以及排水孔周边混凝土为抗冲耐磨混凝土,该抗冲耐磨混凝土的厚度在50~100cm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拦挡坝对泥石流的拦挡与排导,将泥石流粒径较大的固体物质拦在主沟内,同时削弱泥石流流速,从而减小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游立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B-B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孔,2-排导槽,3-拦挡坝坝体,4-抗冲耐磨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泥石流沟治理的拦挡坝结构是这样的,它是在重力式拦挡坝坝体3顶部开设泥石流排导槽2,中部布设排水孔1。泥石流拦挡坝坝体3结构断面形式由稳定计算确定。泥石流排导槽2形状为倒梯形,两边坡度1:1,排导槽2尺寸由水力学计算确定。坝体中部排水孔1断面可为城门洞形、圆形、方形,具体尺寸由水力学计算确定。泥石流排导槽2以及排水孔1周边混凝土为抗冲耐磨混凝土4,厚度d在于50~100cm之间。
如图2所示,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中左边为上游面,右边为下游面,上游坡度为1:0.3,下游坡度为1:0.75。如图3所示,图3是图1中的B-B剖面示意图,图中左边为上游面,右边为下游面,上游坡度为1:0.3,下游坡度为1:0.75。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拦挡坝坝体3对泥石流的拦挡与排导,将泥石流粒径较大的固体物质拦在主沟内,通过泥石流排导槽2以及排水孔1实现水和泥石流颗粒的分离,同时削弱泥石流流速,从而减小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40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智能路基压实度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道路挡车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