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支井用液压丢手造斜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2723.9 | 申请日: | 2015-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0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展;史红艳;尚宪飞;王超;丁雷;贾永存;刘青贺;丁志河;翟继海;林文鑫;郑伟;陶婧莹;庞艳强;李传鹏;杜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8 | 分类号: | E21B7/08 |
代理公司: |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6 | 代理人: | 刘培玲;吴士华 |
地址: | 12401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支 液压 丢手 造斜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分支井开窗用造斜器,特别涉及一种分支井用液压丢手造斜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分支井开窗用造斜器采用的是机械丢手,即靠钻具下压剪断送入销钉完成丢手,该机械丢手方式虽然结构简单,原理可行。但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却有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造斜器管柱在吊装及下钻过程中,如果中途遇阻吨位过大,就会使造斜器管柱自动丢手,给后续施工带来不小的麻烦。另外一方面,由于造斜器送入杆外径与造斜器内孔间隙太小,如果钻具下压剪断销钉的断面不平滑,起钻时靠摩擦力很容易将丢完手的造斜器管柱重新带出,现场施工曾多次出现这种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支井用液压丢手造斜器,该装置实现了能够安全顺利丢手,提高丢手成功率,使用时性能稳定,降低施工风险。克服了现有造斜器管柱易发生在吊装、下钻过程中提前丢手以及起钻过程中管柱被带出的问题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支井用液压丢手造斜器,包括上接头、中心管、弧面造斜器和球,上接头下端连接中心管;弧面造斜器套装在中心管外侧,压片套装在中心管外壁上并通过锁块锁定,活塞套装在压片外侧并通过剪钉固定,活塞挡住锁块,活塞外侧通过密封圈Ⅰ与弧面造斜器内壁形成密封,中心管上开有与活塞上端面相连通的连通孔,弧面造斜器下端侧壁上开有循环孔,弧面造斜器底端内壁上螺纹连接顶套并通过密封圈Ⅱ密封,中心管和压片底端顶在顶套的安装槽内,顶套通过密封圈Ⅲ与中心管密封,顶套上端内壁上设计有球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安全顺利丢手,提高丢手成功率,使用时性能稳定,降低施工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分支井用液压丢手造斜器,包括上接头1、中心管2、弧面造斜器3和球12,上接头1下端连接中心管2;弧面造斜器3套装在中心管2外侧,压片8套装在中心管2外壁上并通过锁块6锁定,活塞5套装在压片8外侧并通过剪钉7固定,活塞5挡住锁块6,活塞5外侧通过密封圈Ⅰ4与弧面造斜器3内壁形成密封,中心管2上开有与活塞5上端面相连通的连通孔,弧面造斜器3下端侧壁上开有循环孔,弧面造斜器3底端内壁上螺纹连接顶套10并通过密封圈Ⅱ9密封,中心管2和压片8底端顶在顶套10的安装槽内,顶套10通过密封圈Ⅲ11与中心管2密封,顶套10上端内壁上设计有球座。
施工时,管柱下至指定深度后,投球12开始憋压,在压力作用下,活塞4剪断剪钉7向下运动,直至锁块6完全露出,泄压。停泵后上下活动管柱,确认造斜器管柱完全丢开。然后上提管柱,除上接头1和中心管2被带出外,其余均留至井底,整个丢手过程完成。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27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剪切扩张组合钳
- 下一篇:一种儿科用检查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