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囊式汽车落水逃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2679.1 | 申请日: | 2015-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0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许林;余韶增;李海梅;邹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332005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汽车 落水 逃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气囊式汽车落水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追求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同时也逐渐重视其被动安全性能。如果汽车不慎落入水中,由于车体在水下受到很大的压力,车门不容易打开因而人员不易逃生,同时对于那些不会游泳的车内人员,落水就等于死亡,然而现在汽车却普遍没有配备汽车落水后的逃生装置,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式汽车落水逃生装置,帮助落水者顺利在水里逃生,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气囊式汽车落水逃生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气囊体和压缩氧气瓶,所述气囊体通过导气管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体外设置有把手,且外周通过固定带固定有所述压缩氧气瓶,所述压缩氧气瓶通过输氧管连接呼吸嘴,所述呼吸嘴连接有出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输氧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安装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车内现有空间的情况下,将救生气囊与医学中的供氧装置结合在一起,大大利于不会游泳的落水者进行自救,具有实用性强、结构简单、价格低、易操作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车辆中的示意图。
图中:1.气体发生器,2.导气管,3.气囊体,4.压缩氧气瓶,5.固定带,6.输氧管,7.呼吸嘴,8.出气管,9.单向阀,10.把手。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气囊式汽车落水逃生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1、气囊体3和压缩氧气瓶4,所述气囊体3通过导气管2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1,所述气囊体3外设置有把手10,且外周通过固定带5固定有所述压缩氧气瓶4,所述压缩氧气瓶4通过输氧管6连接呼吸嘴7,所述呼吸嘴7连接有出气管8。所述输氧管6和所述出气管8分别安装有单向阀9。
当汽车落水后,由于汽车从开始浸水到完全浸没大约需1—2分钟时间,落水者可利用这短暂时间手动启动气体发生器1。见图2所示,该气体发生器1装置安装在车内人员头顶斜侧车门上方位置,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装。此时启动气体发生器1会自动爆炸式地产生大量气体,并通过导气管2使气囊体3在几秒时间充入气体并打开。车内人员通过气囊接口取下救生气囊3,同时通过布置在救生气囊3上的由压缩氧气瓶4、输氧管6、呼吸嘴7和出气管8构成的供氧装置提供人体5—10分钟的氧气。待车门内外水的压差很小时,顺利打开车门,落水者紧握救生气囊3两侧的把手10借助救生气囊3的浮力浮出水面。在呼吸嘴7上连接的输氧管6和出气管8都设有单向阀9,连接压缩氧气瓶4的输氧管6只能向吸嘴供气,出气管8只能向外排气,这样能保证每口都吸到氧气,并且阻止水沿出气管8逆流至落水者的口中。
使用时,在汽车落水后,带有供氧装置的救生气囊3弹出,逃生者(特别是不会游泳的逃生者)先是将呼吸嘴7放入口中,待水完全进入车内且汽车车门内外水压压力差很小时轻松打开车门,借助救生气囊3浮出水面,进而达到顺利逃生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江学院,未经九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26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