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料退针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1849.4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5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沈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联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25/14 | 分类号: | F16H2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张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料退针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料退针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电容器和超级电容生产过程中,在芯包卷绕完成后常通过排料退针机构带动卷针退回。但目前的排料退针机构主要通过气动方式分别将两瓣卷针退回,但由于气动是软力,极容易造成卷针收不回去而撞机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料退针机构,其可避免因气动软力退不回针而造成撞机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排料退针机构,包括滑轨、第一滑块、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滑块上并可随着第一滑块移动的第一收针套、连接在第一收针套上的第一卷针、第二滑块、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滑块上并可随着第二滑块移动的第二收针套、连接在第二收针套上的第二卷针、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转轴、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电机、与转轴连接并可随着转轴转动的第一凸轮、与转轴连接并可随着转轴转动的沟槽凸轮、第一轴段、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均安装在滑轨上并可沿着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摆臂活动套装在第一轴段上并可相对第一轴段转动;第二摆臂活动套装在第二轴段上并可相对第二轴段转动;所述第一摆臂的其中一端位于第一凸轮的上方,并设置有与第一凸轮的外周缘相抵靠的抵靠部;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第一摆臂的一端与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二摆臂的其中一端设置有联动部,该联动部活动嵌置在沟槽凸轮的沟槽内,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二摆臂的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
所述第一凸轮外周缘上距离转轴的中心轴线最远的部位为第一高位部,所述沟槽凸轮的沟槽上距离转轴的中心轴线最远的部位为第二高位部,所述第一高位部与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等于第二高位部与转轴中心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一凸轮外周缘上距离转轴的中心轴线最近的部位为第一低位部,所述沟槽凸轮的沟槽上距离转轴的中心轴线最近的部位为第二低位部,所述第一低位部与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等于第二低位部与转轴中心轴线的距离;第一高位部在一垂直于转轴中心轴线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二高位部、第一低位部、第二低位部在该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三投影、第四投影,第一投影的末端与第二投影的末端重合,且第一投影的始端凸出于第二投影的始端;所述第三投影与第四投影重合;其中,所述第一高位部在转轴转动时先与抵靠部接触的一端为始端,所述第二高位部在转轴转动时先与联动部接触的一端为始端。
所述抵靠部为通过第一插装轴安装在第一摆臂上并与第一凸轮外周缘滚动配合的第一轴承。
所述联动部为通过第二插装轴安装在第二摆臂上并与沟槽侧壁滚动配合的第二轴承。
所述第一摆臂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套装在第一轴段上的第一套筒部;所述第一支臂通过第一套筒部与第二支臂连接;所述第一连杆铰接在第一支臂上,抵靠部设置在第二支臂上。
所述第二摆臂包括第三支臂、第四支臂、套装在第二轴段上的第二套筒部;所述第三支臂通过第二套筒部与第四支臂连接;所述第二连杆铰接在第三支臂上,联动部设置在第四支臂上。
所述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一体成型。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凸轮、沟槽凸轮、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结合设计,可分别带动第一卷针、第二卷针直线移动,以实现第一卷针、第二卷针的退回,因而,可避免因气动软力退不回针而造成撞机现象;而且,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凸轮、沟槽凸轮,还可使得第一卷针、第二卷针该两个卷针先后退针,以避免抽芯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其中,1、滑轨;21、第一滑块;22、第一卷针;23、第一摆臂;231、抵靠部;24、第一连杆;25、第一凸轮;31、第二滑块;32、第二卷针;33、第二摆臂;331、联动部;34、第二连杆;35、沟槽凸轮;4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联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联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18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帘线米长控制装置
- 下一篇:用于玻璃纤维计量的计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