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毂精车亮面转运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1779.2 | 申请日: | 2015-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6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刚;李涛;田方补;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盟威戴卡轮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19/38 | 分类号: | B65D19/38;B65D85/6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肖健 |
地址: | 2566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毂 精车亮面 转运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精车亮面转运工装。
背景技术
原有轮毂精车亮面转运工装使用托盘,采用立式摆放,摆放时易产生轮毂外轮缘擦伤;在拉活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整,或人工搬放时两产品间的距离不确定,易产生轮辐正面磕碰。同时原有工装使用无纺布铺设,造成无纺布的浪费并且容易造成现场不整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轮毂擦伤的轮毂精车亮面转运工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轮毂精车亮面转运工装,包括托盘以及若干独立的轴
杆和装配间隔件,所述托盘顶部设置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焊接有竖直的定位筒,所述轴杆下端与定位筒螺纹连接,轴杆上端与装配间隔件螺纹连接,轴杆的上端直径大于轴杆的下端直径,所述装配间隔件包括套筒,套筒内中心上部设置有与轴杆下端配合的螺纹孔,套筒内中心下部设置有与轴杆上端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套筒下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间隔凸沿。
上述装配间隔件的间隔凸沿顶部为平面,间隔凸沿的底面从中心向边缘逐渐向上倾斜。
上述托盘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两个支撑架之间留有叉车位。
上述托盘上设置有标识牌放置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减少轮毂外轮缘擦伤以及轮辐正面磕碰的发生,避免了转运过程因磕碰、擦伤等造成的质量缺陷。同时减少了无纺布的浪费,现场更加整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间隔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托盘,2定位架,3定位筒,4轴杆,5装配间隔件,5-1套筒,5-2间隔凸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轮毂精车亮面转运工装,包括托盘1以及若干独立的轴杆4和装配间隔件5,托盘1顶部设置有定位架2,定位架2上焊接有竖直的定位筒3,轴杆4下端与定位筒3螺纹连接,轴杆4上端与装配间隔件5螺纹连接,轴杆4的上端直径大于轴杆4的下端直径。托盘1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两个支撑架之间留有叉车位。方便移动托盘1。托盘1上设置有标识牌放置板,方便放入标示牌。
使用时,将轴杆4固定在定位筒3上,然后将轮毂中心穿在轴杆4上,最下层轮毂装完后,再在轴杆4顶端装上装配间隔件5,然后在装配间隔件5上装第二层轴杆4,在第二层轴杆4上再穿上轮毂,装配间隔件5可以将上下两层的轮毂间隔开,避免两层的轮毂之间发生磕碰,同时轴杆4防止轮毂左右晃动。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轴杆4和装配间隔件5的数量。
如图2所示,装配间隔件5包括套筒5-1,套筒5-1内中心上部设置有与轴杆4下端配合的螺纹孔,套筒5-1内中心下部设置有与轴杆4上端配合的螺纹孔,套筒5-1下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间隔凸沿5-2。装配间隔件5的间隔凸沿5-2顶部为平面,间隔凸沿5-2的底面从中心向边缘逐渐向上倾斜。采用这样的形状,提高了装配间隔件5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盟威戴卡轮毂有限公司,未经滨州盟威戴卡轮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17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碳海绵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有易拉环的椰子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