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偏置式抽稠泵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0037.8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1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郭书强;刘苓;查旋;郭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53/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置 式抽稠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偏置式抽稠泵。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稠油生产井用井下抽油泵通常为液压反馈式抽稠泵,主要有常规液压反馈式抽稠泵和大流道反馈抽稠泵。常规液压反馈式抽稠泵主要由上泵筒、上柱塞、下泵筒、下柱塞、进出油阀、抽油杆接头及泵筒接头组成,其中上、下泵筒连接在一起,上、下柱塞连接在一起,进、出油阀均在柱塞上,且上、下泵筒上无固定阀,在上行程时,进油阀打开,原油流经上、下柱塞内的通道和固定凡尔座的内孔,但因过流面积小且有一定长度3-6m,导致流动阻力大;下行程时进油阀关闭,油管内液柱重量作用在进油阀上,形成液压反馈力,帮助抽油杆下行,有利于解决抽油杆在稠油井中下行困难问题。大流道反馈抽稠泵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50748U(公告日为2010年6月6日)公开的“一种热采偏心抽稠泵”,主要由上、下泵筒及上、下柱塞组成,其中上、下柱塞相互连接,上、下泵筒通过偏心阀连接,偏心阀的偏心部分构成固定凡尔球罩,内设凡尔球和球座,固定凡尔进油通道的轴线与柱塞轴线平行,过流面积增加近一倍,原油不再流经柱塞内通道,直接经固定凡尔球座进泵,流动更顺畅阻力更小;固定凡尔在泵筒上,不再随柱塞一起运动,这种大流道反馈式抽稠泵不仅解决了抽油杆在稠油井中下行困难问题,还可以减少原油流动阻力,提高泵的充满系数,提高泵效。
在使用上述两种抽稠泵对粘度高、比重大的稠油(即原油)进行开采时,因稠油的流动阻力大,从油层流入井筒或从井筒举升到地面都很困难,所以在稠油开采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稠油的粘度,通常的做法是将稀油或用于降粘的化学助剂注入井底,使其与井底的稠油混合互溶后,掺稀之后的稠油通过抽稠泵被举升到地面。但这种稠油掺稀的降粘采油工艺存在一个问题:注入井底的稀油或降粘助剂与稠油混合互溶的过程较为缓慢,这使得稀油和降粘助剂与稠油的混合很不充分,极易使得稠油的表层和底层及中心和周边部位的稀稠程度不同,从而不等达到降低井筒内稠油流动阻力,减少地面采油设备负荷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置式抽稠泵,旨在解决现有稠油掺稀工艺中稠油和稀油的混合不充分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中偏置式抽稠泵的技术方案如下:
偏置式抽稠泵,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固连的上泵筒、偏心阀及下泵筒,上泵筒内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装配有中空的上柱塞,上柱塞的下端通过进油阀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下泵筒中的下柱塞,并在下泵筒的外周上套装有固连在偏心阀上的引流管,引流管和下泵筒围成连通偏心阀底部的进油口的引流通道,下柱塞上设有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下柱塞上后随下柱塞升降移动的搅拌器,搅拌器具有伸入引流通道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绕上下延伸的轴线延伸。
螺旋叶片的倾角为15°。
搅拌器还具有处于螺旋叶片下方的底座,底座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导流槽。
底座的底面为上大下小的锥面,并在引流管的下端口内设有用于与底座的底面斜面配合的导正锥口。
连接件为用于连接在搅拌器和下柱塞之间的脱接器,脱接器包括插装在下泵筒的下端口中的打捞头和固连在搅拌器上的脱接套,脱接套和打捞头上对应设有相互卡扣连接的弹性卡爪和锥形插头。
打捞头的顶部同轴开设有用于与下柱塞的下端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中抽稠泵的下柱塞上设有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下柱塞上后随下柱塞升降移动的搅拌器,搅拌器具有伸入引流通道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绕上下延伸的轴线延伸。这样在抽油过程中,搅拌器在下柱塞的带动下在引流管中上下移动,搅拌器的螺旋叶片会对引流管内稠油和稀油进行混合搅拌,使得稀油和稠油在引流管内被混合均匀,加速稀油和稠油在井底的混合互溶的速度,也就解决了现有稠油掺稀工艺中稠油和稀油的混合不充分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00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管防泥砂泵
- 下一篇:循环动力驱动的节能型充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