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压互感器的绕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9542.5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5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贾建华;王雨凡;吴耿林;高娜;李铁阳;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一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28;H01F38/2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互感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压互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压互感器的绕线结构。
背景技术
电压互感器是一种专门用作变换电压的特种变压器,主要由一、二次线圈、铁芯和绝缘介质组成,一、二次线圈绕制在铁芯上形成绕线结构,也称绕组。
电压互感器的误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空载误差,第二部分为负载误差;其中,空载误差与励磁电流、铁心损耗角、一次绕组电阻和空载漏阻抗有关,在整个绕线宽度及高度尺寸受限的情况下,此时铁芯截面也一定,减少空载漏阻抗及降低一次绕组电阻值对电压互感器的误差改善起着决定性作用。
然而,随着电力行业对电压互感器容量需求的增大,对互感器外形又加以限制,要求互感器特别是其绕线结构变得更小,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次绕线结构中一次绕组均采用单线绕制而成,单线绕制的一次绕组存在以下缺陷:
一、绕线匝数多,线圈尺寸大;
二、一次绕组的阻值较大,导致空载误差较大;
三、电压互感器的误差若未经匝数补偿误差总是负值,因此要采取适当的匝数补偿措施使误差向正方向变化,单线并绕而成的一次绕阻仅能实现整匝数补偿,不能完全实现补偿电压值。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一种电压互感器的绕线结构进行改进,特别研制出一种固定效果更好、装配效率更高的一种电压互感器的绕线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互感器的绕线结构,以减小线圈尺寸和互感器误差,便于线圈的绕制,绕线更紧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压互感器的绕线结构,包括由至少两根漆包线组成的一次线,该一次线的多根漆包线平行排布成一匝后并绕在铁芯上。
进一步,所述一次线由两根漆包线组成,两根漆包线通过锡焊焊接的方式并排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绕线过程为:先把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漆包线并排连接在一起,随后通过绕线床将所有漆包线平行排布形成一匝,然后结成一匝的漆包线一并绕制在铁芯上,每层漆包线排满后继续进行下一层的绕制,层间使用电容器纸绝缘,最后完成所需的一次绕线匝数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一次绕线更紧凑,操作方便,减小了线圈的尺寸,保证了局部放电水平、绝缘水平等指标的要求;
二、通过增大一次线的截面积以减小电阻,在保证线圈尺寸较小的前提下,使一次绕组磁耦合尽可能紧密,并且在外部运行条件一定情况下,误差变得更小;
三、本实用新型还在互感器高度和宽度限制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漏电抗来实现电压互感器误差的减小,既能满足大容量,也能达到高精度的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电压互感器的绕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层绕线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铁芯1,漆包线2,电容器纸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3所示,一种电压互感器的绕线结构,包括由至少两根漆包线2组成的一次线,该一次线的多根漆包线2平行排布成一匝后并绕在铁芯1上,本实施例的一次线由两根漆包线2组成,两根漆包线2通过锡焊焊接的方式并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过程为:先把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漆包线2并排连接在一起(即锡焊焊接),随后通过绕线床实现所有漆包线2平行排布形成一匝,然后在铁芯1上绕制,每层漆包线2排满后继续进行下一层的绕制,层间使用电容器纸3绝缘,最后完成所需的一次绕线匝数即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使一次绕线更紧凑,减小了线圈的尺寸,保证了局部放电水平、绝缘水平等指标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的单根绕线,其绕线操作更方便,效率也提高;
二、多根漆包线平行排布形成的一次线的截面积更大,绕阻的阻值则更小,在线圈尺寸较小的前提下,使一次绕组磁耦合更紧密,而在外部运行条件一定情况下,误差变得更小;
三、本实用新型还在互感器高度和宽度限制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漏电抗来实现电压互感器误差的减小,既能满足大容量,也能达到高精度的要求。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一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大一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95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棉机罩板结合件
- 下一篇:一种用于玻纤短切机的拉动式摇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