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99399.X | 申请日: | 2015-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1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军;黄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H01M2/26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说的是一种锂电池。
背景技术
用于汽车电源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是重中之重,其中两个极为重要的安全测试为200%SOC过充和短路,直接关系到锂离子电池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
目前运用于锂电池的过充保护主要是采用电芯产气时,在负极设计特殊结构的翻转片,翻转片翻转后与顶盖片接触,而本身电池正极与顶盖片为通路状态,使正负极实现外短路,再通过外短路产生大电流,熔断铝连接片后实现断路;类似的在顶盖上增加保护装置和机械结构来实现过过充保护的现有技术,其成本高,同时使电池结构复杂。现有技术的过充保护过程中,翻转片翻转后与顶盖片的接触很难控制,翻转片若因为接触问题而熔断,则与之连接的正极耳连接片便不能及时的熔断,将导致电路不能及时切断,过充将持续发生,电芯温度持续升高,导致电芯起火甚至引起爆炸,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翻转片的较高工艺要求,也使地电芯的成本极大增加。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工艺制作简单,成本低,能够在电芯发生意外情况时候及时断开电路,保证安全的锂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电池,实现结构简单、低成本、安全性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锂电池,包括顶盖、电芯和正极耳本体,所述正极耳本体沿长度方向,一端固定连接在顶盖,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电芯;所述正极耳本体上设有受力后能够沿宽度方向开裂的缺口。
其中,所述正极耳本体通过连接件与顶盖正极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件为工字形连接片,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竖梁构成;所述工字形连接片的第一横梁与顶盖正极固定连接,第二横梁与所述正极耳本体连接。
其中,还包括矩形连接片;所述矩形连接片固定设置在顶盖上,覆盖所述正极耳本体与顶盖连接的一端。
其中,所述正极耳本体的横截面积大小依据电芯正常使用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确定。
其中,所述缺口为两处,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正极耳本体的两侧。
其中,所述缺口为三角形。
其中,所述缺口为菱形。
其中,所述缺口为三处,两处为对称设置在正极耳本体两侧的三角形缺口;一处为设置在正极耳本体中间的菱形缺口。
其中,所述正极耳本体的材质为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锂电池需要在顶盖上设置翻转片或其他保护装置进行过充保护,结构复杂,成本高;且保护装置的安全性能不高,存在安全隐患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在正极耳本体上设有受力后能够沿宽度方向开裂的缺口,同时在锂电池的电芯短路情况下,能够直接加快熔断速度,而在电芯过充情况下,又能够由于电芯受热膨胀对正极耳施加沿正极耳本体沿长度方向的拉力,使正极耳的缺口沿着宽度方向轻易地撕裂开,导致正极耳裂口位置的过流能力减弱,阻抗增加,并产生大量的热,进而在裂口位置发生保险丝效应而熔断整个正极耳本体,将锂电池断路。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结构,省去了翻转片等保护结构,通过对电池本身的正极耳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发挥保护结构的作用,在电池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的熔断,避免电芯发生热失控;不仅简化了电池的结构,降低电池工艺难度,显著降低成本;而且又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锂电池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锂电池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锂电池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锂电池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三角形缺口的锂电池正极耳基本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菱形缺口的锂电池正极耳基本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三角形缺口和菱形缺口的锂电池正极耳基本结构图。
标号说明:
1、顶盖;2、正极耳本体;3、缺口;4、翻转片;5、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正极耳本体上设有受力后能够沿宽度方向开裂的缺口,在电池过充时能够由于电芯的热膨胀而轻易地熔断正极耳本体,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93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锌离子电池壳子和基于其的锌离子可充电电池
- 下一篇:蓄电池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