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空气滤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7360.4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2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和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和良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99 浙江省绍兴市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空气 滤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清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内空气滤清装置。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滤清器属于易损件,需要定期更换,因此在售后市场的销量非常大,我国滤清器行业厂家众多,而且规模普遍较小,品牌的集中度很低,滤清器售后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目前市场上的空气滤清装置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样式单一,滤清效果很低,空气只经过干式空气滤清装置或者湿式空气滤清装置滤除后,所产生的空气滤除度不高,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效果,降低了滤清装置需求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空气滤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空气滤清装置,包括进风管道、主机箱、功能开关、出风口、湿式空气滤清器、干式空气滤、吸风机和回流管,所述进风管道的底部与主机箱固定连接,且进风管道的内部设置有吸风机,所述主机箱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气管道,所述第一通气管道的一端贯穿湿式空气滤清器,且延伸至湿式空气滤清器的内部,所述湿式空气滤清器的内部设置有油池和油浸滤芯,且所述油池位于油浸滤芯的底部,所述湿式空气滤清器的右侧面与第二通气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气管道的另一端与干式空气滤清器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干式空气滤清器内部设置有旋转式预滤器和微孔纸滤芯,且旋转式预滤器位于微孔纸滤芯顶部,所述干式空气滤清器的右侧面与第三通气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通气管道的另一端与主机箱右侧面开设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通气管道的内部设置有空气杂质检测器,所述第三通气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电磁式截止阀,所述第三通气管道的底部与回流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通气管道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式截止阀,所述主机箱的正表面设置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空气杂质检测器、第一电磁式截止阀和第二电磁式截止阀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油浸滤芯设置为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旋转式预滤器设置有十八个叶片环。
优选的,所述微孔纸滤芯设置为蜂窝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室内空气滤清装置,通过设置吸风机,使室外的空气进入主机箱内,通过设置第一通气管道,采用贯穿伸入的方式,将吸风机吸入的空气输送到湿式空气滤清器内部,使其流经湿式空气滤清器内的油池和油浸滤芯,滤除空气里的粗大颗粒,实现了初步滤除,通过设置旋转式预滤器和微孔纸滤芯,深度滤清第二通气管道流来的空气,通过设置空气杂质检测器检查从第三通气管道流来的空气,若检测装置显示合格,则打开第一电磁式截止阀,使空气经出风口进入室内,若显示不合格,则关闭第一电磁式截止阀,打开第二电磁式截止阀,经过回流管重新流入干式空气滤清器内进行滤除,达到空气深层次的滤除,通过设置湿式空气滤清器和干式滤清器的无衔接结合,具备了湿式和干式两种滤清器各自的优点,滤清效果比单一的干、湿式空气滤清器更加明显,室内空气更加清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风管道、2主机箱、3功能开关、4出风口、5湿式空气滤清器、51油浸滤芯、52油池、6干式空气滤清器、61旋转式预滤器、62蜂窝滤纸、7吸风机、8第三通气管道、81电磁式截止阀、82电磁式截止阀、83回流管、84空气杂质检测器、9第二通气管道、10第一通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和良,未经李和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73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