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水处理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6924.2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4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解超吉;张其昌;张宝献;胡陈伟;刘小勇;王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涂强 |
地址: | 4081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处理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一些厂区内会排放出一些酸碱浓度较高的工业,而为了避免环境污染,酸碱浓度过高的工业废水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理才能排放到外界环境中。然而现有的废水处理调节装置由于结构过于复杂,投资成本大,处理工艺过剩,操作复杂,并不适用于大多数的工厂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效果高的废水处理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废水处理调节装置,包括事故池和调节池,其中,所述废水处理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事故池相连通的第一管道、以及分别与所述事故池和所述调节池相连通的第二管道和第二管道分支,其中:
所述事故池和调节池之间设置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水泵;
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控制水流向所述事故池的第一开关阀I;
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控制水流向所述事故池的第二开关阀I,所述第二管道分支上设置有控制水流向所述调节池的第二开关阀II;
所述第三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三开关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管道分支上还设置有控制水流向所述调节池的第一开关阀II。
优选地,所述调节池内设有空气曝气管道,用于搅匀内部的废水。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未经处理的高酸碱浓度的工业废水通过第一管道而流动至事故池内;
当经过回收处理的废水的酸碱浓度依然过高时,则使废水流至事故池内,当经过回收处理的废水的酸碱浓度低时,则使废水流至调节池内;
当事故池的浓度过高,而调节池的浓度低时,通过设置在第三管道上的水泵而将事故池内的水抽送至调节池内,进一步通过设置在调节池内的空气曝气管道来使不同浓度的水充分地混合,以达到稀释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调节池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效果高等的优点,可广泛地在工厂中得到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事故池10;调节池20;第一管道30;第一管道分支31;第一开关阀I32;第一开关阀II33;第二管道40;第二管道分支41;第二开关阀I42;第二开关阀II43;第三管道50;水泵51;第三开关阀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的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调节装置,包括事故池10和调节池20,其中,所述废水处理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事故池10相连通的第一管道30、以及分别与所述事故池10和所述调节池20相连通的第二管道40和第二管道分支41,其中:
所述事故池10和调节池20之间设置有第三管道50,所述第三管道50上设置有水泵51;
所述第一管道30上设置有控制水流向所述事故池10的第一开关阀I32;
所述第二管道40上设置有控制水流向所述事故池10的第二开关阀I42,所述第二管道分支41上设置有控制水流向所述调节池20的第二开关阀II43;
所述第三管道50上还设置有第三开关阀52。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30的第一管道分支31上还设置有控制水流向所述调节池20的第一开关阀II33。
优选地,所述调节池20内设有空气曝气管道,用于搅匀内部的废水。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未经处理的高酸碱浓度的工业废水通过第一管道而流动至事故池内;
当经过回收处理的废水的酸碱浓度依然过高时,则使废水流至事故池内,当经过回收处理的废水的酸碱浓度低时,则使废水流至调节池内;
当事故池的浓度过高,而调节池的浓度低时,通过设置在第三管道上的水泵而将事故池内的水抽送至调节池内,进一步通过设置在调节池内的空气曝气管道来使不同浓度的水充分地混合,以达到稀释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未经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69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