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叠片电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5910.9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5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和山;陈湘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致格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5 | 分类号: | H01M10/0585;H01M2/2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片电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片电芯。
背景技术
如今,便携式电子产品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迫切需要功率高、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的电池来满足电子产品对电池性能日益增长的需求。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大多由正负极极片堆叠制得,且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间间隔有绝缘隔膜或绝缘涂胶层,极片上涂布有活性物质层,焊接有极耳。由于极片堆叠后极易发生错位,稳定性差,常常造成短路,从而引发更严重的事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池功率的提高。申请号为201110258965.7的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以及叠片锂离子电池,其极耳引出端与极片通过圆弧过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短路问题,但还是不能避免电极片松动、错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避免电极片松动、错位的,能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锂离子叠片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叠片电芯,能有效避免电极片松动、错位,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叠片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隔膜设置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上端部和下端部均设置有正极耳引出端,负极片上端部和下端部均设置有负极耳引出端;正极片和负极片层叠组合成电芯单元,电芯单元的正极耳引出端与负极耳引出端错位布置;若干电芯单元层叠布置,位于该叠片电芯同一端部的正极耳引出端焊接固定,位于该叠片电芯同一端部的负极耳引出端焊接固定;还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与正极耳引出端和负极耳引出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正极耳引出端包括上正极耳引出端和下正极耳引出端,下正极耳引出端与上正极耳引出端同侧相对设置;负极耳引出端包括上负极耳引出端和下负极耳引出端,下负极耳引出端设置在上负极耳引出端的正下方部位。
优选的,正极耳引出端包括上正极耳引出端和下正极耳引出端,下正极耳引出端与上正极耳引出端呈对角设置;负极耳引出端包括上负极耳引出端和下负极耳引出端,下负极耳引出端与上负极耳引出端呈对角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设置在该叠片电芯的同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设置在该叠片电芯的上下两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设置在该叠片电芯的上下两端,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呈对角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设置在该叠片电芯的上下两端,第二极耳设置在第一极耳的正下方部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与正极耳引出端和负极耳引出端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叠片电芯的有益效果:该叠片电芯同一端部的所有的正极耳引出端焊接固定,且将该叠片电芯同一端部的所有的负极耳引出端焊接固定,提高了电芯极片连接的稳定性,改善了电池循环过程中极片错位松动问题,增加电池硬度,降低短路几率,提高电池安全性和可靠性,改善电流分布均匀化程度,降低电池内阻,提高放电倍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功率和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种叠片电芯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叠片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叠片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叠片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叠片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叠片电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电芯单元11—正极片12—负极片
3—正极耳引出端31—上正极耳引出端32—下正极耳引出端
4—负极耳引出端41—上负极耳引出端42—下负极耳引出端5—第一极耳6—第二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致格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致格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59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