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端张拉钢绞线夹片顶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5459.0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9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民;蔡卫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02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端张拉钢绞线夹片顶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单端张拉钢绞线夹片顶进系统,属于预应力张拉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普遍采用数控智能张拉装置,张拉过程较为系统,但缺乏张拉钢绞线时预应力损失减少的有效措施,传统倒顶的方式速度过慢,夹片顶进时操作麻烦。
本实用新型是桥梁预应力张拉过程中使用的保护装置,能防止张拉过程中倒顶时工作夹片松动或脱落造成张拉不充分,从而使预应力损失增大,同时可以使所有夹片同步顶进,节约单个夹片顶进反复操作的时间,加快施工速度。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夹片松动或者脱落造成的张拉不充分,确保张拉过程的快速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此种钢垫板,这种钢垫板有效的提高了张拉的效率,确保张拉的充分,而且加工简单、成本低廉、可反复利用、适用广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单端张拉钢绞线夹片顶进系统,该系统包括钢垫板(1)、工作锚(2)、千斤顶(3)、夹片(4)、钢绞线(5),其中钢垫板(1)包括钢垫板主体(1.1)、锥形孔(1.2)、圆通孔(1.3);钢垫板(1)通过夹片(4)安装在工作锚(2)上,工作锚(2)与千斤顶(3)连接;钢垫板主体(1.1)为钢垫板(1)的主体结构,钢垫板(1)的中间设有穿入钢绞线(5)的通孔,该通孔包括锥形孔(1.2)、圆通孔(1.3),其中,锥形孔(1.2)设置在通孔的外围,圆通孔(1.3)设置在通孔的中间;所述锥形孔(1.2)的小端孔径与圆通孔(1.3)的孔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置加工简单方便,使用安全、可靠,能大大降低张拉工作周期,能提高张拉的速度,确保张拉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钢垫板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安装位置图。
图中:1、钢垫板,2、工作锚,3、千斤顶,4、夹片,5、钢绞线,1.1、钢垫板主体,1.2、锥形孔,1.3、圆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根据箱梁预应力钢绞线布置的形式以及数量,张拉时所采用的工作锚分为不同数量的孔洞,参照每种不同的工作锚设计相对应通孔数目的钢垫板。钢绞线直径为15.2mm,故要保证钢绞线穿过钢垫板,通孔的圆通孔1.3的孔径应大于15.2mm;夹片则采用M15型,安装完毕后的夹片大端外径为35mm,所以钢垫板上的锥形孔小端孔径与圆通孔孔径设为20mm,锥形孔大端孔径设为22mm,以确保钢绞线穿过并且将夹片牢牢顶住。张拉倒顶时,只需向前敲击钢垫板的中心位置或同时向前敲击对角即可将所有夹片同时向前顶进,操作简便,提高效率。钢垫板上的锥形孔和圆通孔在实现钢绞线预紧、锚固过程中分阶段差异化紧固,进而降低张拉工作周期、提高张拉的速度、确保张拉的质量。
具体实施步骤:
1、按照张拉时工作锚的孔数制作相匹配的钢板,钢垫板的长宽尺寸根据工作锚大小设计,厚度为15mm,通孔位与工作锚的孔位相对应,孔径为20mm。
2、张拉时夹片安装完毕后,按照图2将钢板穿过钢绞线套在夹片末端。
3、使用工具敲击钢垫板不同部位,使所有夹片同时夹紧。
4、开始张拉,张拉倒顶阶段千斤顶回油,夹片松动,待回油完毕,接着再次敲击钢垫板,使夹片同时夹紧,继续张拉。
5、按照步骤4反复操作,直至钢绞线张拉完毕,拆除钢垫板、夹片、工作锚及千斤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54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筋加工中的双面翻转落料用料槽
- 下一篇:一种减少产品嵌件漏装的振动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