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硅胶类球囊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4998.2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1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鞠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和县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B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地址: | 23669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硅胶 类球囊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肠套叠复位的一次性硅胶类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急性肠套叠最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关。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所以备受人们的关注。
现有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给成人灌肠的灌肠器治疗肠套叠的症状,但是灌肠器设备操作复杂,而且数据指标控制繁琐,使用不方便;现有的技术中没有针对肠套叠使用的医疗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硅胶类球囊导管,通过在本体上设置定位囊能够将导管输送到肠道内,固定在预定的位置,防止导管滑脱,另外通过设置注射通道,而且在入口端设置三通管,能够在进行肠套叠复位的同时检测肠内的压力,从而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进行控制,能够防止肠穿孔等风险,更加的安全;另外该设计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治疗具有针对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次性硅胶类球囊导管,包括:本体和定位囊,所述定位囊通道位于所述本体的前部,且所述定位囊环设在所述本体的周侧,所述注射通道从所述定位囊的中部穿过;所述本体内开设有贯穿其前后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定位囊通道和注射通道,所述定位囊通道与所述注射通道平行设置,所述定位囊通道与所述定位囊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本体的前端呈锥形,在所述本体的前端开设有与所述注射通道相连通的注射通道出口,所述注射通道出口位于所述本体锥形前端与所述定位囊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注射通道的入口端设置三通管,所述注射通道的入口端分别设置有注射口和检测口,所述注射口、所述检测口和所述出口通过所述三通管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注射口、所述检测口和所述定位囊的充入口上分别设置有自封闭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定位囊膨胀状态下的体积为30-40ml,所述定位囊内压力控制的范围为60-80mmHg。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本体的长度为40-50cm,所述本体体壁的厚度为4-7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本体和所述定位囊均为硅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双腔单囊的导管,能够通过定位囊将导管固定在肠道内,防止其滑脱,然后进行治疗操作;将本体的前端设置成锥形,能够方便将导管导入到人的体内,在锥形的前端开设注射管道的开口,防止在将导管导入人体的过程中发生堵塞;另外,在注射通道的入口处设置三通管,然后可以在检测口上设置压力检测装置,然后在注射口上向肠内注射气体或者液体,同时在检测口可以进行检测肠内的压强,能够更加直接控制压力大小,操作更加的安全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硅胶类球囊导管前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硅胶类球囊导管后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定位囊;3、注射通道;4、定位囊通道;5、出口;6、注射口;7、检测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和县人民医院,未经太和县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49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