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4751.0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0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詹乐斌;方巽科;吴映栋;胡国萍;胡达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4 | 分类号: | E02D5/6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000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裂缝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特别是一种高强度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当建筑用的管桩出现裂缝时,需要先进行土层开挖施工,将管桩周围土层挖开,挖至裂缝位置处再进行注浆补强来对管桩的裂缝处进行补强加固。但是,补强后的强度较低,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容易再次出现裂缝;而且,当管桩的裂缝位置较深时,需要开挖较深的土层,施工成本较高,施工效率较低。因此,现有补强管桩裂缝时存在着补强强度较低,裂缝易再次出现,施工成本较高和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提高补强强度,防止裂缝再次出现,还具有施工成本较低和施工效率较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包括管桩和位于管桩上的裂缝,管桩内设置有托板,托板位于裂缝的下方;托板上设置有若干根呈圆周分布的纵筋,纵筋顶端位于裂缝的上方,且纵筋顶端伸入承台或底板并满足锚固长度;纵筋上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加强箍和若干螺旋箍;所述托板的中部还设置有型钢。
前述的一种高强度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中,所述型钢的中部与裂缝的位置相对应。
前述的一种高强度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中,所述托板和裂缝之间的距离为2m,纵筋设有6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通过设置托板控制管桩裂缝补强的底部位置和固定型钢,并通过纵筋来控制托板的位置,确保型钢的中部对应裂缝的位置,不仅提高了补强后的结构强度,还具有一定的抗水平力能力,从而防止裂缝再次出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根呈圆周分布的纵筋来提高管桩裂缝补强后的桩身抗拉强度,弥补管桩开裂后的部分预应力损失;同时,设置了加强箍和螺旋箍来控制纵筋的垂直度和加强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管桩裂缝补强后的垂直度和结构强度,防止裂缝两侧管桩错位。本实用新型还省去了传统的开挖过程,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还提高了施工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提高补强强度,防止裂缝再次出现,防错位,提高抗拉强度、垂直度和结构强度,还具有施工成本较低和施工效率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管桩,2-裂缝,3-托板,4-纵筋,5-加强箍,6-螺旋箍,7-型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一种高强度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构成如图1、2所示,包括管桩1和位于管桩1上的裂缝2,管桩1内设置有托板3,托板3位于裂缝2的下方,且托板3和裂缝2之间的距离为2m;托板3上设置有6根呈圆周分布的纵筋4,纵筋4顶端位于裂缝2的上方,且纵筋4顶端伸入承台或底板并满足锚固长度;纵筋4上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加强箍5和若干螺旋箍6;所述托板3的中部还设置有型钢7,型钢7的中部与裂缝2的位置相对应。
使用时,先根据裂缝缺陷位置和锚固长度要求确定纵筋4的长度,将纵筋4、加强箍5、螺旋箍6、型钢7和托板3焊接在一起,然后把管桩内泥土清排至裂缝下2.2m处,将托板3置于裂缝2下方2m处并固定在管桩1内,确保型钢7的中部与裂缝2的位置相对应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补强时,往管桩1内灌注混凝土即可。本实用新型通过纵筋4来调整和固定型钢7和托板3的位置,确保型钢7的中部对应裂缝2的位置,一方面提高补强后的结构强度,一方面还能具备一定的抗水平力能力,从而防止裂缝2再次出现;通过设置若干根呈圆周分布的纵筋4来提高管桩裂缝2补强后的桩身抗拉强度,弥补管桩1开裂后的部分预应力损失;同时,设置了加强箍5和螺旋箍6来控制纵筋4的垂直度和加强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桩裂缝补强后的垂直度和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省去了传统的开挖过程,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还提高了施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47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